基于BRDF的光机系统杂散辐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杂散光分析的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1.2.1 国外杂光分析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杂光分析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杂散光分析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2.1 杂散光传输理论 | 第13-14页 |
2.2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RDF | 第14-19页 |
2.2.1 BRDF定义 | 第14-15页 |
2.2.2 杂散光分析常用BRDF模型 | 第15-19页 |
2.2.3 半球总反射TIS | 第19页 |
2.3 杂散辐射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4 杂散光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光机表面BRDF建模 | 第22-36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光学镜面散射 | 第22-27页 |
3.2.1 干净镜面散射模型 | 第22-24页 |
3.2.2 颗粒污染散射模型 | 第24-27页 |
3.3 结构表面散射 | 第27-34页 |
3.3.1 BRDF测量原理 | 第27-28页 |
3.3.2 BRDF测量与结果 | 第28-33页 |
3.3.3 BRDF数据的建模 | 第33-34页 |
3.3.4 测量样品的TIS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光机系统杂散光分析 | 第36-59页 |
4.1 视场内杂光分析 | 第37-43页 |
4.1.1 干净镜面散射杂光 | 第37-41页 |
4.1.2 镜面颗粒污染杂光 | 第41-42页 |
4.1.3 衍射杂光 | 第42-43页 |
4.2 视场外杂光 | 第43-53页 |
4.2.1 杂光抑制结构设计 | 第43-48页 |
4.2.2 视场外杂光分析 | 第48-53页 |
4.3 改进措施及效果验证 | 第53-58页 |
4.3.1 改进措施 | 第54-56页 |
4.3.2 效果验证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