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1 指数评价法 | 第11-12页 |
1.2.2 模糊评价法 | 第12-13页 |
1.2.3 灰色评价法 | 第13页 |
1.2.4 人工神经网络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松花江区域概况 | 第18-22页 |
2.1 自然社会概况 | 第18-20页 |
2.1.1 地貌特征 | 第18-19页 |
2.1.2 流域气候 | 第19页 |
2.1.3 水文特征 | 第19页 |
2.1.4 社会经济 | 第19-20页 |
2.2 开发历程及环境问题 | 第20页 |
2.3 研究区域基本状况 | 第20-22页 |
第3章 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38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9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2-23页 |
3.2.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3页 |
3.2.3 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23-26页 |
3.2.4 城市水环境系统的分区及指标体系初建 | 第26-29页 |
3.3 城市水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29-37页 |
3.3.1 轻污染区域指标体系优化 | 第29-31页 |
3.3.2 中污染区域指标体系优化 | 第31-33页 |
3.3.3 高污染区域指标体系优化 | 第33-34页 |
3.3.4 重污染区域指标体系优化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构建 | 第38-50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赋权方法的选择 | 第38-42页 |
4.2.1 超标倍数法 | 第38-40页 |
4.2.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0-42页 |
4.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4-48页 |
4.4.1 构建评价矩阵 | 第44-45页 |
4.4.2 评价矩阵和权重的合成 | 第45-48页 |
4.5 指标体系验证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城市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与调控对策 | 第50-67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水质监测数据总体分析 | 第50-51页 |
5.3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水质类别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1-57页 |
5.3.1 水质类别空间变化趋势 | 第52-54页 |
5.3.2 主要污染物空间变化趋势 | 第54-57页 |
5.4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水质类别的时间变化趋势 | 第57-64页 |
5.4.1 各区域水质时间变化趋势 | 第57-60页 |
5.4.2 主要污染物时间变化趋势 | 第60-64页 |
5.5 调控对策 | 第64-66页 |
5.5.1 重点污染物治理对策 | 第64-65页 |
5.5.2 重点区域治理对策 | 第65-66页 |
5.5.3 综合管控对策 | 第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