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垃圾渗滤液及其环境污染 | 第12-13页 |
1.2 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1 重金属危害 | 第13-14页 |
1.2.2 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危害 | 第14页 |
1.3 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物理化学法 | 第14-15页 |
1.3.2 生物法 | 第15-16页 |
1.4 牡蛎壳和纳米铁的重金属废水处理 | 第16-18页 |
1.4.1 牡蛎壳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 第16页 |
1.4.2 纳米铁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 第16-17页 |
1.4.3 纳米铁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5.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复合材料对模拟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22-24页 |
2.3.2 垃圾渗滤液成分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 第24-25页 |
2.3.3 复合材料对实际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25-26页 |
2.3.4 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研究 | 第26页 |
2.4 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2.4.1 垃圾渗滤液水质检测 | 第26-27页 |
2.4.2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7-28页 |
3 复合材料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研究 | 第28-64页 |
3.1 复合材料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Cr(Ⅵ)的研究 | 第28-37页 |
3.1.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1.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1.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3.2 复合材料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Cd(Ⅱ)的研究 | 第37-46页 |
3.2.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3.2.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2.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3.3 复合材料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Zn(Ⅱ)的研究 | 第46-54页 |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3.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3.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3.4 复合材料去除模拟垃圾渗滤液中Pb(Ⅱ)的研究 | 第54-63页 |
3.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3.4.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3.4.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垃圾渗滤液成分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的影响 | 第64-69页 |
4.1 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共存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1 不同反应时间下重金属离子共存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2 不同初始浓度下重金属离子共存的影响 | 第65页 |
4.2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影响 | 第65-67页 |
4.2.1 不同反应时间下有机物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2 不同初始浓度下有机物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1 不同反应时间下氨氮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2 不同初始浓度下氨氮的影响 | 第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复合材料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机理研究 | 第69-78页 |
5.1 复合材料反应前后的变化 | 第69-73页 |
5.1.1 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69-70页 |
5.1.2 复合材料反应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 第70-71页 |
5.1.3 复合材料反应前后官能团变化分析 | 第71-73页 |
5.2 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73-76页 |
5.3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复合材料去除实际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的初步研究 | 第78-82页 |
6.1 实际垃圾渗滤液水质分析 | 第78页 |
6.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8-80页 |
6.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0-8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