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稻田甲烷排放概况 | 第10页 |
1.2 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主要机制 | 第10-11页 |
1.3 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11页 |
1.4 水稻根系及土壤微生物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11-13页 |
1.4.1 水稻植株根系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 | 第11-12页 |
1.4.2 水稻植株根系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稻田甲烷的氧化 | 第12-13页 |
1.4.3 水稻植株根系影响稻田甲烷的传输 | 第13页 |
1.5 通气组织形态生理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13-16页 |
1.5.1 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类型 | 第13-14页 |
1.5.2 通气组织形成的相关因素 | 第14-16页 |
1.6 G蛋白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第16-18页 |
1.6.1 G蛋白概述 | 第16页 |
1.6.2 G蛋白的结构和信号传导方式 | 第16页 |
1.6.3 G蛋白的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 第16-18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3.1 田间栽培 | 第19页 |
2.3.2 稻田甲烷采集和分析 | 第19-20页 |
2.3.3 根系主要形态指标测定和根干重 | 第20页 |
2.3.4 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测定 | 第20-21页 |
2.3.5 根系氧化力测定 | 第21页 |
2.3.6 根系泌氧(ROL)测定 | 第21页 |
2.3.7 通气组织面积测定 | 第21页 |
2.3.8 根系通气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第21-22页 |
2.3.9 根系染色实验 | 第22页 |
2.3.10 根系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3.11 根系H_2O_2电镜定位(CeCl_3法) | 第23页 |
2.3.12 荧光定量PCR | 第23-24页 |
2.3.13 土样采集 | 第24页 |
2.3.14 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定量分析 | 第24-25页 |
2.3.15 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菌活性测定 | 第25页 |
2.3.16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25页 |
2.3.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9页 |
3.1 突变体rga1稻田甲烷排放的特征 | 第26-27页 |
3.1.1 突变体rga1稻田甲烷排放通量 | 第26页 |
3.1.2 突变体rga1稻田甲烷排放总量 | 第26-27页 |
3.2 突变体rga1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27-30页 |
3.2.1 突变体rga1水稻根系形态特征 | 第27-29页 |
3.2.2 突变体rga1根系生理特征 | 第29-30页 |
3.2.3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30页 |
3.3 突变体rga1叶鞘和根通气组织及其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30-36页 |
3.3.1 突变体rga1叶鞘通气组织形态特征 | 第31-32页 |
3.3.2 突变体rga1根系通气组织形态特征 | 第32-35页 |
3.3.3 水稻通气组织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35-36页 |
3.4 G蛋白α亚基(Gα)调控细胞死亡进而影响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 | 第36-40页 |
3.4.1 Gα对水稻根系细胞死亡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Gα对水稻根系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3 Gα影响根中过氧化氢及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9-40页 |
3.5 突变体rga1对根际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响 | 第40-49页 |
3.5.1 突变体rga1根际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特征 | 第40-45页 |
3.5.2 突变体rga1根际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及活性 | 第45-4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4.2 讨论 | 第49-51页 |
4.2.1 突变体rga1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Gα对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 | 第50页 |
4.2.3 突变体rga1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学机制 | 第50-51页 |
4.3 创新点 | 第51页 |
4.4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