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虚拟角色商品化概述第10-16页
    (一) 虚拟角色如何界定第10-13页
        1.可商品化的虚拟角色的特点第10-11页
        2.虚拟角色的类型第11-13页
    (二) 何为虚拟角色商品化第13-16页
        1.虚拟角色商品化是一种二次开发利用行为第13-14页
        2.虚拟角色商品化是一种商业性使用行为第14-16页
二、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起源第16-22页
    (一)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二)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权利起源第17-22页
        1.美国商品化权的起源第18-19页
        2.日本商品化权的发展第19-22页
三、我国学界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争论第22-29页
    (一) 商品化权术语的争议第22-25页
        1.公开权第23页
        2.形象权第23-24页
        3.商品化权第24页
        4.商品化权定义的评析第24-25页
    (二) 商品化权的性质分歧第25-29页
        1.新型人格权说第25-26页
        2.新型知识产权说第26-27页
        3.无形财产权说第27页
        4.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性质的评价第27-29页
四、国内外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规制第29-40页
    (一) 美国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第29-32页
        1.著作权法保护第29-31页
        2.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第31-32页
    (二) 日本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第32-34页
        1.著作权法保护第32-33页
        2.商标法保护第33页
        3.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第33-34页
    (三) 单行法律保护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不足第34-40页
        1.著作权法保护的缺陷第34-35页
        2.商标法保护的局限第35-37页
        3.专利法保护的难点第37-38页
        4.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不足第38-40页
五、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制度的框架第40-50页
    (一) 设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理由第40-41页
        1.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第40-41页
        2.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无法通过现有制度规制第41页
    (二)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关系第41-43页
        1.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主体第41-42页
        2.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第42-43页
        3.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对象第43页
    (三)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第43-50页
        1.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期限第43-44页
        2.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侵权认定第44-46页
        3.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救济第46-47页
        4.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限制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下一篇: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审判现状的实证考察--以南昌市基层法院2013年-2017年办理的401起案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