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22页 |
| 1.2.1 UV-B辐射的概述 | 第12页 |
| 1.2.2 增强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6页 |
| 1.2.3 稀土的概述 | 第16-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2-26页 |
| 2.2.1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4-26页 |
| 2.3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3页 |
| 3.1 La(Ⅲ)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32页 |
| 3.1.1 自然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1.2 La(Ⅲ)对不同UV-B辐射条件下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2页 |
| 3.2 La(Ⅲ)对大豆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 第32-37页 |
| 3.2.1 自然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2.2 La(Ⅲ)对不同UV-B辐射条件下大豆膜透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3 La(Ⅲ)对大豆叶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7-42页 |
| 3.3.1 自然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叶片类黄酮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2 La(Ⅲ)对不同UV-B辐射条件下大豆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8-42页 |
| 3.4 La(Ⅲ)对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47页 |
| 3.4.1 自然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丙二醛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4.2 La(Ⅲ)对不同UV-B辐射条件下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3-47页 |
| 3.5 La(Ⅲ)对大豆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7-53页 |
| 3.5.1 自然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脯氨酸的影响 | 第47-49页 |
| 3.5.2 La(Ⅲ)对不同UV-B辐射条件下大豆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3页 |
| 4 讨论 | 第53-61页 |
| 4.1 镧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1.1 自然光条件下镧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 4.1.2 紫外光条件下镧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2 镧对大豆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 4.2.1 自然光条件下镧对大豆膜透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2.2 紫外光条件下镧对大豆膜透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3 镧对大豆叶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3.1 自然光条件下镧对大豆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4.3.2 紫外光条件下镧对大豆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4 镧对大豆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 4.4.1 自然光条件下镧对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4.2 紫外光条件下镧对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4.5 镧对大豆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 4.5.1 自然光条件下镧La(Ⅲ)对大豆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 4.5.2 紫外光条件下La(Ⅲ)对大豆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