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滑坡体特长抗滑桩施工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 抗滑桩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概述 | 第11-12页 |
1.2.2 抗滑桩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监测技术的动态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分析思路 | 第15-17页 |
2 大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2.1 大坪滑坡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7-18页 |
2.1.3 地质水文条件 | 第18页 |
2.2 大坪滑坡的特征及滑动原因 | 第18-20页 |
2.2.1 滑坡的性质 | 第18页 |
2.2.2 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3 滑体及滑动带特征 | 第19页 |
2.2.4 滑坡滑动的原因 | 第19-20页 |
3 大坪滑坡监测方案的设计 | 第20-34页 |
3.1 滑坡监测概述 | 第20-24页 |
3.1.1 滑坡监测的作用 | 第20-21页 |
3.1.2 滑坡监测的原则 | 第21页 |
3.1.3 滑坡监测技术的要求 | 第21-22页 |
3.1.4 滑坡监测网点与监测周期的确定 | 第22-23页 |
3.1.5 滑坡监测的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3.2 大坪滑坡监测方案设计 | 第24-34页 |
3.2.1 大坪滑坡监测项目 | 第24页 |
3.2.2 深部位移监测 | 第24-27页 |
3.2.3 抗滑桩监测 | 第27-34页 |
4 大坪滑坡监测成果与分析 | 第34-59页 |
4.1 大坪滑坡深孔水平位移监测 | 第34-40页 |
4.1.1 深孔水平位移监测成果 | 第34-36页 |
4.1.2 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 第36-40页 |
4.2 大坪滑坡抗滑桩监测 | 第40-56页 |
4.2.1 各桩监测器的埋设情况 | 第40页 |
4.2.2 C6 抗滑桩监测 | 第40-45页 |
4.2.3 H3 抗滑桩监测 | 第45-49页 |
4.2.4 F4 抗滑桩监测 | 第49-54页 |
4.2.5 各桩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4.3 根据监测所绘滑动面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深层抗滑桩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 第59-74页 |
5.1 特长抗滑桩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9-73页 |
5.1.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9页 |
5.1.2 材料参数及有限元模型 | 第59-60页 |
5.1.3 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抗滑桩加固滑坡效果模拟分析与评价 | 第74-82页 |
6.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SRM)原理 | 第74页 |
6.2 基于 SRM 的滑坡稳定性计算 | 第74-79页 |
6.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5页 |
6.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75页 |
6.2.3 计算工况的设定 | 第75页 |
6.2.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5-79页 |
6.3 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 第79-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