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变质岩论文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变质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金川区域地质研究简史第10页
    1.3 金川区域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研究内容第11页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工作量第11-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3-23页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第13页
    2.2 区域地层概况第13-16页
        2.2.1 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第14-15页
        2.2.2 中元古界墩子沟群第15-16页
        2.2.3 新元古界韩母山群/烧火筒沟群第16页
    2.3 区域岩浆活动第16-17页
    2.4 区域构造及其演化第17-20页
        2.4.1 区域地层第17-18页
        2.4.2 区域构造解析第18-19页
        2.4.3 构造演化第19-20页
    2.5 区域变质作用第20-23页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第23-45页
    3.1 研究区地层第23-41页
        3.1.1 研究区地层特征第23-25页
        3.1.2 剖面描述第25-41页
    3.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41-43页
    3.3 研究区岩浆活动与岩浆岩第43-45页
第四章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45-68页
    4.1 岩石学特征第45-55页
        4.1.1 混合花岗岩岩类第45-47页
        4.1.2 斜长角闪岩类第47-49页
        4.1.3 大理岩类第49-51页
        4.1.4 片岩类第51-54页
        4.1.5 片麻岩类第54-55页
    4.2 地球化学特征第55-68页
        4.2.1 原岩恢复及其分类第55-56页
        4.2.2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变质火山岩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第56-59页
        4.2.3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变质沉积岩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第59-60页
        4.2.4 构造环境判别第60-68页
第五章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变质作用第68-82页
    5.1 龙首山群的变质相带及矿物组合第68-69页
        5.1.1 斜长角闪岩中的组合第68页
        5.1.2 混合花岗岩中的组合第68页
        5.1.3 云母片岩类中的组合第68-69页
        5.1.4 片麻岩类中的组合第69页
    5.2 变质矿物第69-77页
    5.3 变质作用及其演化第77-82页
第六章 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成岩年龄第82-100页
    6.1 采集样品位置及岩石学特征第82-85页
        6.1.1 样品采集位置第82-84页
        6.1.2 样品岩石学特征第84-85页
    6.2 LA-ICP-MS锆石U-Pb定年第85-95页
        6.2.1 斜长角闪岩(JCB-1)第85-87页
        6.2.2 伟晶花岗岩(JCB-2)第87-89页
        6.2.3 细粒混合花岗岩(JCB-3)第89-91页
        6.2.4 条带状混合花岗岩(JCB-4)第91-93页
        6.2.5 中粒混合花岗岩(JCB-5)第93-95页
    6.3 小结第95-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东准噶尔蒙西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下一篇:子洲县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过程及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