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可及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9-18页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 国内对养老服务的研究概况第10-14页
        (二) 国外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第14-15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15-18页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二) 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4页
    一、基本概念第18-21页
        (一) 云南藏区第18页
        (二) 地方政府第18-19页
        (三) 养老服务第19页
        (四) 公共服务的可及性第19-21页
    二、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22页
        (二) 合作主义模式第22-23页
        (三) 公共产品理论第23-24页
第二章 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第24-32页
    一、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第24-27页
        (一) 云南藏区民政养老工作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二) 云南藏区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第26-27页
    二、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模式、制度和供给第27-30页
        (一) 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模式第27页
        (二) 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制度第27-28页
        (三) 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供给情况第28-30页
    三、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特殊性第30-32页
        (一) 云南藏区的区位独特显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第30页
        (二) 云南藏区的多民族并存局面体现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第30-31页
        (三) 云南藏区宗教信仰的传统为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第31页
        (四) 云南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第31-32页
第三章 对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分析第32-53页
    一、对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的指标设计第32-33页
    二、基于需求方的可及性分析第33-38页
        (一) 养老服务享受者的需求第33-36页
        (二) 养老需求方的能力是否可及第36-38页
    三、基于供给方的可及性分析第38-47页
        (一) 供给方的资源是否可及第38-46页
        (二) 供给方的财政是否可及第46-47页
    四、基于保障措施的可及性分析第47-50页
        (一) 老龄工作的相关政策是否可及第48-49页
        (二) 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措施是否可及第49-50页
    五、基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第50-53页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第50-51页
        (二) 自然环境的影响第51-53页
第四章 改善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第53-60页
    一、合理定位养老服务主体的角色和责任第53-54页
        (一) 明确定位云南藏区地方政府的角色第53页
        (二) 合理定位第三部门的角色第53-54页
        (三) 加强养老服务主体的合作第54页
    二、完善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制度供给第54-56页
        (一) 完善养老服务的立法机制第54-55页
        (二) 构建养老服务的监督机制第55页
        (三) 加大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第55-56页
    三、落实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第56-57页
        (一) 以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第56页
        (二) 以社区养老模式为辅助第56-57页
        (三) 以机构养老模式为支撑第57页
    四、开辟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应养老服务的筹资渠道第57-58页
        (一) 积极申请政府的财政支持第57-58页
        (二) 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公益资金第58页
    五、加强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养老服务的队伍建设第58-60页
        (一) 改进老龄工作的机构建设第58页
        (二) 培养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人才第58-59页
        (三) 建设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第59-60页
结论与思考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1:调查问卷第64-69页
附录2:访谈提纲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养老政策创新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
下一篇: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