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1 氧化应激 | 第8-10页 |
1.1 动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机制 | 第8-9页 |
1.2 自由基对核酸的损伤 | 第9页 |
1.3 自由基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 | 第9页 |
1.4 自由基对蛋白质和酶的损害 | 第9页 |
1.5 自由基的清除 | 第9-10页 |
2 几种抗氧化应激酶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13页 |
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10-11页 |
2.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 第11-13页 |
2.3 过氧化氢酶(CAT) | 第13页 |
3 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 第13-25页 |
3.1 GSH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3.2. 锰(Mn)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3.3 锌(Zn)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3.4 铜(Cu)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3.5 硒(Se)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3.6 铁(Fe)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5-39页 |
1 材料 | 第25-2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 方法 | 第26-28页 |
2.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26页 |
2.2 酶联免疫吸附 | 第26-28页 |
2.3 微量元素测定 | 第28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5页 |
3.1 围产期奶牛血清GSH-Px、SOD、CAT活性和GSH、MDA含量变化 | 第28-31页 |
3.2 围产期奶牛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31-34页 |
3.3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1 围产期奶牛血清MDA含量与GSH含量和GSH-Px、SOD、CAT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3.3.2 奶牛围产期血清GSH-Px活性与血清Se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3 奶牛围产期血清SOD活性与血清Zn、Cu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3.3.4 奶牛围产期血清CAT活性与Fe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4 讨论 | 第35-39页 |
4.1 奶牛围产期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 | 第35-36页 |
4.2 奶牛围产期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4.3 奶牛围产期血清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全文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