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分子印迹单体筛选新方法及其对硝基苯酚等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10-20页
    1. 分子印迹技术第10-11页
        1.1.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特点第10-11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发展历史第11页
    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化制备第11-14页
        2.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第11-12页
        2.2 分子印迹聚合组成的优化第12-14页
            2.2.1 模板分子的选择第12-13页
            2.2.2 功能单体的选择第13-14页
            2.2.3 交联剂以及溶剂的选择第14页
    3. 化学计量法第14-15页
    4.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第15-17页
        4.1 固相萃取第15-16页
        4.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第16页
        4.3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第16-17页
    5.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第17-19页
        5.1 磁性分子印迹技术的简述第17-18页
        5.2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5.2.1 悬浮聚合方法第18页
            5.2.2 乳液聚合方法第18页
            5.2.3 沉淀聚合方法第18页
            5.2.4 基于表面修饰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方法第18-19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一章 对硝基苯酚等印迹分子功能单体选择方法的研究第20-32页
    1. 引文第20页
    2.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0-21页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1页
        2.3. 渗漏实验第21-22页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2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2-31页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23页
        3.2. 用NIP库筛选4-NP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第23-25页
        3.3. 4-NP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评价第25-26页
        3.4. NIP库筛选方法的优化第26-30页
            3.4.1. AOHCl印迹聚合物中单体选择第28-29页
            3.4.2. IBA印迹聚合物中单体选择第29-30页
        3.5. AOHCl,IBA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评价第30-31页
            3.5.1. AOHCl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评价第30页
            3.5.2. IBA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评价第30-31页
    4. 结论第31-32页
第二章 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化制备以及其固相萃取中的应用第32-41页
    1. 引文第32页
    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2-33页
        2.2. 替代模板分子对硝基苯酚羧酸酯的合成第33页
        2.3. 4-NP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33页
        2.4. 渗漏实验第33-34页
        2.5. 静态吸附实验第34页
        2.6. 固相萃取实验第3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3.1. 4-NP分子印迹聚合物组成的优化第34-36页
        3.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优化第36-37页
            3.2.1. 上样溶剂的选择第36页
            3.2.2. 淋洗液的选择第36-37页
        3.3. 吸附性能的考察第37-38页
        3.4. 选择性实验第38-39页
        3.5.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39页
    4. 结论第39-41页
第三章 金胺O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化制备以及其固相萃取中的应用第41-53页
    1. 引言第41页
    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2.2. 渗漏实验第42页
        2.3.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第42-43页
            2.3.1. 金胺O模板分子的合成第42页
            2.3.2. 模板分子AOHCl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第42-43页
            2.3.3. 给予体-接受体配合物的组成第43页
        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43页
        2.5. 选择性实验第43-44页
        2.6. 静态吸附实验第4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3.1. 金胺O模板分子的表征第44-45页
        3.2. 光度法评价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第45-46页
        3.3. 给予体-接受体复合物的组成比例确定第46-47页
        3.4. AOHCl印迹聚合物的组成优化第47-49页
            3.4.1. 交联剂的选择第47页
            3.4.2. 交联剂与功能单体物质的量比例优化第47-49页
        3.5. AOHCl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的优化第49-50页
            3.5.1. 上样条件的优化第49-50页
            3.5.2. 淋洗液的选择第50页
        3.6. AOHCl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第50-51页
        3.7. 吸附性能的考察第51-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第四章 吲哚丁酸分子印迹聚合的制备优化及其固相萃取中的应用第53-64页
    1. 引文第53页
    2. 实验部分第53-56页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53-54页
        2.2 IB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4页
        2.3 渗漏实验第54-55页
        2.4 静态吸附实验第55页
        2.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第55页
        2.6 绿豆样品中IBA含量测定第55-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3.1 交联剂的选择第56页
        3.2 IBA印迹聚合物组成的优化第56-57页
        3.3 IBA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条件优化第57-58页
            3.3.1 上样溶剂的选择第57-58页
            3.3.2 淋洗液的选择第58页
        3.4 IBA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评价第58-60页
            3.4.1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58-59页
            3.4.2 HPLC法评价第59-60页
        3.5 IB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测定第60-62页
            3.5.1 渗漏实验法测定第60-61页
            3.5.2 HPLC法测定第61-62页
        3.6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62-63页
            3.6.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2页
            3.6.2 绿豆中IBA含量的测定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4页
第五章 对硝基苯酚和金胺O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64-77页
    1. 引文第64页
    2. 实验部分第64-67页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64-65页
        2.2 Fe_3O_4颗粒的制备第65页
        2.3 Fe_3O_4@SiO_2的制备、活化以及硅烷化第65页
        2.4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的制备过程第65-66页
        2.5 吸附实验第66页
        2.6 选择性吸附实验第66页
        2.7 富集倍数的考察第66-67页
        2.8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6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7-77页
        3.1 MMIP的制备第67-69页
        3.2 MMIP的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第69-70页
        3.3 MMIP红外光谱表征第70-71页
        3.4 吸附实验第71-74页
            3.4.1 吸附量的考察第71页
            3.4.2 4 -NP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4-NP的选择性测定第71-72页
            3.4.3 AOHCl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AOHCl的选择性测定第72-73页
            3.4.4 4-NP-MMIP富集倍数的考察第73页
            3.4.5 AOHCl-MMIP富集倍数的考察第73-74页
        3.5 复杂样品的测定第74-76页
            3.5.1 解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4页
            3.5.2 本校红湖水中4-NP含量的测定第74-75页
            3.5.3 复杂样品体系中AOHCl回收率的考察第75-76页
        3.6 结论第76-77页
全文总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第83-86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催化合成吡咯及N-取代基吡咯的研究
下一篇:有些单环化合物芳香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