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哈金及其创作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1.2.1.1 专著方面 | 第10-11页 |
1.2.1.2 论文方面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哈金在美国华裔文学的位置 | 第15-17页 |
2 非常时期历史的叙事——哈金的“中国故事” | 第17-39页 |
2.1 “中国故事”的创作 | 第18-21页 |
2.1.1 国内作家的对中国“非常时期”的书写 | 第18-19页 |
2.1.2 海外作家的回望 | 第19-21页 |
2.2 哈金所创作的“非常时期”的“中国故事” | 第21-39页 |
2.2.1 直面历史:书写历史的另一面 | 第21-30页 |
2.2.1.1 朝鲜战争中中国战俘的悲歌——《战争品》 | 第22-26页 |
2.2.1.2 “文革”时期的人生悲剧——《光天化日》与《等待》 | 第26-28页 |
2.2.1.3 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疯狂》与《池塘》 | 第28-30页 |
2.2.2 关注个体:以人性关怀贯穿对个体命运的叙述 | 第30-37页 |
2.2.2.1 揭示充满陌生感和孤独感的人生困境 | 第30-32页 |
2.2.2.2 关注卑微小人物的灰色调生活 | 第32-35页 |
2.2.2.3 描写人性的异化与被扼杀 | 第35-37页 |
2.2.3 对性格悲剧的书写与反思 | 第37-39页 |
3 辩证看待用“东方主义”对“中国故事”的批评 | 第39-50页 |
3.1 以“东方主义”批评哈金“中国故事”的偏颇 | 第40-43页 |
3.2 “暴丑”并不能等同于“东方主义” | 第43-46页 |
3.3 辩证看待哈金“中国故事”的创作 | 第46-50页 |
4 “中国故事”的创作特色 | 第50-58页 |
4.1 复调 | 第51-55页 |
4.2 同构 | 第55-57页 |
4.3 拼贴 | 第57-58页 |
5 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注释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