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甲状腺疾病论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论文

血清前白蛋白与甲亢合并肝损的相关性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第17-29页
    1. 甲亢伴肝功能损伤相关中医理论概述第17-21页
        1.1 对病因的认识第17-18页
        1.2 对病机的认识第18-19页
        1.3 治疗研究进展第19-21页
    2. 甲亢伴肝功能损伤相关西医理论概述第21-27页
        2.1 流行病学第21-22页
        2.2 发病机制第22-23页
        2.3 临床表现第23页
        2.4 治疗方法第23-27页
    3. 血清前白蛋白相关理论概述第27-29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9-53页
    临床研究(一)第29-34页
        1. 研究目的第29页
        2. 研究方法第29-31页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第29页
            2.2 病例诊断标准第29-30页
            2.3 病例排除标准第30页
            2.4 病例剔除标准第30-31页
            2.5 病例终止标准第31页
            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第31页
        3. 研究结果第31-33页
            3.1 基本资料比较第31页
            3.2 甲亢肝损组PA与肝酶指标相关性检验(x+SD)第31-32页
            3.3 对照组PA与肝酶指标相关性检验(x+SD)第32页
            3.4 甲亢肝损组PA与甲状腺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x+SD)第32页
            3.5 对照组PA与甲状腺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x+SD)第32-33页
        4. 结论第33-34页
    临床研究(二)第34-53页
        1. 研究目的第34页
        2. 研究方法第34页
        3. 病例选择第34页
        4. 治疗方法第34-35页
            4.1 治疗方案第34页
            4.2 药品来源第34-35页
        5. 观察指标第35-36页
            5.1 生物学指标第35页
            5.2 疗效性指标第35-36页
            5.3 安全性指标第36页
            5.4 观察时点第36页
        6.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第36-37页
            6.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第36-37页
            6.2 证候疗效判定第37页
        7. 研究结果第37-53页
            7.1 三组基线比较第37-40页
            7.2 疗效指标比较第40-52页
            7.3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第52-5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53-63页
    1 血清前白蛋白相关性分析第53页
    2 立方依据第53-54页
    3 组方分析第54-59页
        3.1 清肝养阴方药物组成第54页
        3.2 配伍意义第54-59页
    4 疗效性评价第59-60页
        4.1 症状改善评价第59页
        4.2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评价第59-60页
        4.3 实验室指标改善评价第60页
    5 安全性评价第60-61页
    6 机理分析第61-62页
        6.1 抗氧化功能第61页
        6.2 促进细胞修复、再生功效第61页
        6.3 抗纤维化功效第61页
        6.4 调节免疫功能第61页
        6.5 改善微循环功能第61-62页
    7 结论第62页
    8 问题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