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生产运行的评价方法与重计划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钢铁生产运行概述 | 第10-13页 |
1.2.1 炼钢厂生产工艺特点 | 第10-11页 |
1.2.2 钢铁企业生产管理 | 第11-13页 |
1.2.3 钢铁生产运行描述方式 | 第13页 |
1.3 钢铁生产运行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炼钢厂生产运行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钢铁企业计划与重计划编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1 钢铁企业计划与重计划编制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1.4.2 钢铁企业计划与重计划编制系统应用情况 | 第17-18页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2 炼钢厂生产运行评价方法 | 第21-35页 |
2.1 炼钢厂生产运行评价体系设计 | 第21-25页 |
2.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21-23页 |
2.1.2 指标的提出 | 第23-25页 |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5-27页 |
2.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2 评价方法及评价步骤 | 第26-27页 |
2.2.3 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27页 |
2.3 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27-29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7-28页 |
2.3.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8页 |
2.3.3 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 第28-29页 |
2.4 应用实例 | 第29-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炼钢-连铸重计划编制 | 第35-49页 |
3.1 炼钢-连铸实际生产运行过程分析 | 第35-37页 |
3.1.1 炼钢-连铸实际生产运行特点 | 第35-36页 |
3.1.2 扰动的分类 | 第36-37页 |
3.2 炼钢-连铸重计划问题及特征描述 | 第37-39页 |
3.2.1 炼钢-连铸重计划问题描述 | 第37页 |
3.2.2 重计划编制问题特征 | 第37-39页 |
3.3 重计划编制方法原理 | 第39-40页 |
3.4 粒子群-模拟退火混合优化算法 | 第40-47页 |
3.4.1 粒子群算法 | 第40-42页 |
3.4.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42-43页 |
3.4.3 粒子群-模拟退火混合算法的设计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评价指标引导下重计划编制 | 第49-59页 |
4.1 模型建立的条件 | 第49-50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49页 |
4.1.2 符号约定 | 第49-50页 |
4.2 综合评价指标引导下重计划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50-52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52-53页 |
4.3 指标引导下重计划编制实例 | 第53-57页 |
4.3.1 实验条件 | 第53-55页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攀钢提钒炼钢厂应用实例研究 | 第59-77页 |
5.1 系统简介 | 第60-62页 |
5.2 炼钢厂生产运行评价体系应用 | 第62-63页 |
5.3 生产运行常规扰动下重计划编制 | 第63-73页 |
5.3.1 重计划功能应用 | 第63-64页 |
5.3.2 攀钢炼钢厂物流参数 | 第64-67页 |
5.3.3 不同类型扰动下重计划效果分析 | 第67-73页 |
5.4 与攀钢生产现状比较分析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