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保障性住房福利效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经济适用住房 | 第19页 |
2.1.2 廉租房 | 第19页 |
2.1.3 限价房 | 第19-20页 |
2.1.4 公共租赁房 | 第20页 |
2.1.5 棚户区改造 | 第20页 |
2.1.6 福利效用 | 第20页 |
2.2 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住房分层和梯度消费理论 | 第21页 |
2.2.3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3.1 湖北省住房保障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3.2 武汉市住房保障政策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2.1 武汉市住房保障政策及相关法规 | 第26-27页 |
3.2.2 武汉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3.3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武汉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福利效用的测度 | 第31-43页 |
4.1 模型构建、指标选取、数据来源 | 第31-33页 |
4.1.1 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4.1.2 指标选取 | 第32页 |
4.1.3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4.2 各种保障性住房效用测度 | 第33-43页 |
4.2.1 廉租房效用测度 | 第33-40页 |
4.2.2 经济适用房福利效用测度 | 第40-41页 |
4.2.3 公租房福利效用测度 | 第41页 |
4.2.4 棚户区改造福利效用测度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保障性住房效用评价值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5.1 各项效用评价值对比 | 第43-45页 |
5.2 保障前后综合评价值对比 | 第45-47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7-4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