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导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3 文献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6页
第2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理论概述第16-24页
    2.1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第16-18页
        2.1.1 物流业有利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第16-17页
        2.1.2 物流业能够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第17页
        2.1.3 物流业拓展了制造业企业模式第17-18页
    2.2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涵义第18-20页
        2.2.1 协调第18-19页
        2.2.2 协调发展第19页
        2.2.3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第19-20页
    2.3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第20-24页
        2.3.1 比较优势原理第20页
        2.3.2 协同理论第20页
        2.3.3 产业共生理论第20-21页
        2.3.4 核心竞争力理论第21-22页
        2.3.5 合作博弈论第22页
        2.3.6 交易费用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第24-34页
    3.1 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分析第24-26页
        3.1.1 江西制造业的发展和地位第24-25页
        3.1.2 江西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和状况第25-26页
    3.2 江西制造业物流企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第26-28页
        3.2.1 江西制造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竞争优势第26-27页
        3.2.2 江西制造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竞争劣势第27页
        3.2.3 江西制造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外部机会第27页
        3.2.4 江西制造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外部威胁第27-28页
    3.3 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现状的评价分析第28-32页
        3.3.1 灰色关联模型(GR)评价方法第28-29页
        3.3.2 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第29-30页
        3.3.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4 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4.1 制造业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理念不强第32页
        3.4.2 行业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第32-33页
        3.4.3 缺乏相关专门人才第33页
        3.4.4 物流水平不高,跟不上制造业发展的步伐第33页
        3.4.5 制造业分布地区不集中,不利于制造业与物流的整合协调第33-34页
第4章 国内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借鉴第34-40页
    4.1 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经验第34-36页
        4.1.1 上海市制造业现状第34页
        4.1.2 上海市制造业物流的成功经验第34-36页
    4.2 制造业物流企业安泰达的成功经验第36-38页
        4.2.1 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简介第36-37页
        4.2.2 安泰达物流与制造企业合作的成功经验第37-38页
    4.3 相关经验对江西制造业和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第38-40页
        4.3.1 宏观角度第38-39页
        4.3.2 微观角度第39-40页
第5章 促进江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第40-44页
    5.1 注重思想的解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第40页
        5.1.1 制造业企业主动接受第三方物流第40页
        5.1.2 政府的强大支持是关键第40页
    5.2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第40-41页
        5.2.1 重视信息平台建设第40-41页
        5.2.2 注重网络功能的开发第41页
    5.3 强调技术的研究研发第41-42页
        5.3.1 加快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第41-42页
        5.3.2 增加科研资金的投入第42页
        5.3.3 创造各种交流机会第42页
    5.4 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第42-43页
        5.4.1 完善交通体系第42-43页
        5.4.2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第43页
    5.5 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第43-44页
        5.5.1 汽车工业园的建设第43页
        5.5.2 物流工业园的建设第43-44页
第6章 案例分析: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44-49页
    6.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第44-45页
    6.2 江铃汽车物流管理系统第45-47页
    6.3 江铃汽车物流未来第47-4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7.1 研究结论第49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鄱阳湖区城市化异速增长机制与情景模拟
下一篇:博物馆地方史阵列内容设计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博物院《江苏古代文明》陈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