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鹿蹄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性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目的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依据第10页
        1.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鹿蹄草属植物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鹿蹄草的分布、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2.2 鹿蹄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3-16页
        1.2.4 鹿蹄草的生理功能第16-17页
        1.2.5 鹿蹄草的应用第17-18页
    1.3 抗氧化作用简介第18-23页
        1.3.1 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第18-20页
        1.3.2 抗氧化活性研究概况第20-23页
    1.4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1.4.1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抑菌机理第24页
        1.4.2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种类第24页
        1.4.3 植物天然防腐剂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第24-26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6-34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26-28页
        2.1.1 试验原材料第26页
        2.1.2 试剂和供试菌种第26-28页
        2.1.3 培养基第28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28页
    2.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2.2.1 不同种鹿蹄草各部位多酚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2.2 不同种鹿蹄草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2.3 不同种鹿蹄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28-29页
        2.2.4 不同种鹿蹄草抑菌活性的比较第29页
    2.3 研究方法第29-34页
        2.3.1 样品的采集、提取与制备第29页
        2.3.2 多酚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2.3.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0页
        2.3.4 抗氧化活性测定的方法第30-31页
        2.3.5 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第31-33页
        2.3.6 数据处理第33-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1页
    3.1 两种鹿蹄草不同部位的多酚类物质总量第34-35页
    3.2 两种鹿蹄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类物质总量第35页
    3.3 不同海拔高度鹿蹄草属鹿蹄草的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第35-36页
    3.4 两种鹿蹄草提取物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36-37页
    3.5 ABTS 法和 FRAP 法对两种鹿蹄草的抗氧化能力的评价第37-38页
    3.6 两种鹿蹄草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性第38-39页
    3.7 两种鹿蹄草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病原菌真菌的抑制性第39-41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1-44页
    4.1 主要结论第41-42页
    4.2 问题与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山花楸平喘胶囊的药效学及毒理学作用研究
下一篇:清肠化湿方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及NF-κB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