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学位论文各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光束传输的基础理论 | 第14-33页 |
2.1 线性传输理论 | 第14-18页 |
2.1.1 菲涅耳近似和夫琅禾费近似 | 第14-16页 |
2.1.2 角谱的传播 | 第16-18页 |
2.2 非线性传输的波动方程 | 第18-21页 |
2.3 小尺度自聚焦 | 第21-29页 |
2.3.1 B-T 理论 | 第21-24页 |
2.3.2 典型的实验 | 第24-26页 |
2.3.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2.4 相关光束的简介 | 第29-33页 |
第3章 平顶光束经表面有缺陷的厚非线性介质后的光强分布 | 第33-43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3.2 数值分析与讨论 | 第35-42页 |
3.2.1 介质表面没缺陷的情况 | 第36-39页 |
3.2.2 介质表面有缺陷的情况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克尔介质表面缺陷对高斯-谢尔模型光束的调制 | 第43-54页 |
4.1 理论计算 | 第43-46页 |
4.2 数值模拟与讨论 | 第46-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高功率宽带光束通过非线性介质的传输特性 | 第54-63页 |
5.1 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5.2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5.2.1 非线性介质前表面没有缺陷的情况 | 第57-60页 |
5.2.2 非线性介质前表面有缺陷的情况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 A 常使用的一些基本变换矩阵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