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SCR脱硝催化剂 | 第14-20页 |
1.2.1 贵金属及钒钛系催化剂 | 第14-15页 |
1.2.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5-16页 |
1.2.3 TiO_2负载MnO_x催化剂 | 第16-18页 |
1.2.4 Al_2O_3、ZrO_2、SiO_2负载MnO_x催化剂 | 第18-19页 |
1.2.5 复合载体负载MnO_x催化剂 | 第19页 |
1.2.6 活性炭负载MnO_x催化剂 | 第19-20页 |
1.2.7 分子筛负载MnO_x催化剂 | 第20页 |
1.3 SCR催化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催化剂制备、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24-32页 |
2.1 实验原材料 | 第24-25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3 催化剂制备 | 第25-26页 |
2.4 催化剂活性测试系统 | 第26-28页 |
2.5 催化剂表征 | 第28-32页 |
2.5.1 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28-29页 |
2.5.2 催化剂晶态分析 | 第29页 |
2.5.3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29页 |
2.5.4 催化剂表面元素价态分析 | 第29页 |
2.5.5 催化剂热重差热分析 | 第29-30页 |
2.5.6 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30页 |
2.5.7 催化剂氧化还原分析 | 第30-32页 |
3 活性组分及载体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2-52页 |
3.1 活性组分的影响 | 第32-42页 |
3.1.1 活性组分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32-34页 |
3.1.2 催化剂机械强度及表面织构状况 | 第34-36页 |
3.1.3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XRD | 第36-37页 |
3.1.4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NH_3-TPD图 | 第37页 |
3.1.5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 | 第37-39页 |
3.1.6 不同活性组分催化剂TG-DTA分析 | 第39-40页 |
3.1.7 催化剂表面元素价态分析 | 第40-41页 |
3.1.8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41-42页 |
3.2 载体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42-49页 |
3.2.1 载体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43-45页 |
3.2.2 不同载体催化剂表面织构及强度分析 | 第45-47页 |
3.2.3 不同载体催化剂XRD分析 | 第47-48页 |
3.2.4 不同载体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48-49页 |
3.2.5 不同载体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4 制备参数及工艺对MN-MA-Ce/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2-80页 |
4.1 催化剂组成配比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52-59页 |
4.1.1 不同锰盐比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52-53页 |
4.1.2 不同锰盐比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53-54页 |
4.1.3 不同锰盐比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54页 |
4.1.4 不同Mn/Ce比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 | 第54-55页 |
4.1.5 不同Mn/Ce比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55-56页 |
4.1.6 不同Mn/Ce比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56-57页 |
4.1.7 不同Mn/Ce比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分析 | 第57页 |
4.1.8 催化剂优化配比图 | 第57-59页 |
4.2 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59-68页 |
4.2.1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脱硝性能影响 | 第59-60页 |
4.2.2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60-62页 |
4.2.3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晶型分析 | 第62页 |
4.2.4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62-63页 |
4.2.5 催化剂焙烧时间对脱硝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4.2.6 不同焙烧时间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64-65页 |
4.2.7 不同焙烧时间催化剂热稳定性分析 | 第65页 |
4.2.8 担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65-66页 |
4.2.9 不同担载量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66-67页 |
4.2.10 不同担载量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67-68页 |
4.3 粉体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68-75页 |
4.3.1 粉体表面锰盐分解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68-69页 |
4.3.2 不同粉体制备催化剂表面织构及强度状况 | 第69-70页 |
4.3.4 不同粉体制备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70-71页 |
4.3.5 粉体制备过程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71-73页 |
4.3.6 盐类水解程度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 | 第73页 |
4.3.7 不同盐类水解程度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73-74页 |
4.3.8 不同盐类水解程度催化剂酸量分析 | 第74-75页 |
4.4 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75-77页 |
4.4.1 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75-76页 |
4.4.2 不同制备方法催化剂表面织构分析 | 第76-77页 |
4.4.3 不同制备方法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5 不同锰盐复配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0-90页 |
5.1 不同锰盐复配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80-84页 |
5.1.1 不同锰盐复配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 第80-81页 |
5.1.2 不同锰盐复配对催化剂N_2选择性影响 | 第81页 |
5.1.3 不同锰盐复配催化剂表面织构及强度状况 | 第81-83页 |
5.1.4 不同锰盐复配催化剂晶型分析 | 第83页 |
5.1.5 不同锰盐复配催化剂表面酸量分析 | 第83-84页 |
5.2 催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4-89页 |
5.2.1 催化反应空速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4-85页 |
5.2.2 烟气中氧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5-86页 |
5.2.3 烟气中NH_3/NO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6-87页 |
5.2.4 烟气中SO_2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7-88页 |
5.2.5 烟气中H_2O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 | 第88-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91-9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