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 产业转移理论 | 第16-17页 |
2.1.1 边际产业扩张论 | 第16页 |
2.1.2 国际生产折衷及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2.1.3 雁行理论 | 第17页 |
2.1.4 技术差距—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页 |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 第19-25页 |
3.1 “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起源与青岛渊源 | 第19-20页 |
3.2 “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形成及发展 | 第20-24页 |
3.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 | 第21-22页 |
3.2.2 “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 第22-24页 |
3.3 “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机制 | 第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竞争力及投资潜力分析 | 第25-41页 |
4.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4.1.1 经济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4.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现状 | 第28-30页 |
4.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 | 第30-40页 |
4.2.1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2页 |
4.2.2 沿线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测 | 第32-37页 |
4.2.3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及投资环境综合评析 | 第37-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青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产业选择分析 | 第41-56页 |
5.1 青岛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41-44页 |
5.1.1 青岛市经济发展现状简述 | 第41页 |
5.1.2 青岛市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现状阐述 | 第41-44页 |
5.2 青岛市制造业优势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 第44-55页 |
5.2.1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5.2.2 从本地看青岛市优势产业分析 | 第45-50页 |
5.2.3 从山东省看青岛的优势产业 | 第50-52页 |
5.2.4 青岛制造业在全国的区位商分析 | 第52-53页 |
5.2.5 青岛市产业分布及优劣势综合评析 | 第53-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推进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6.1 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领域及产业选择建议 | 第56-58页 |
6.1.1 北亚地区 | 第56页 |
6.1.2 中亚地区 | 第56-57页 |
6.1.3 中东欧地区 | 第57页 |
6.1.4 东南亚地区 | 第57页 |
6.1.5 南亚地区 | 第57-58页 |
6.1.6 西亚北非地区 | 第58页 |
6.1.7 南太地区 | 第58页 |
6.2 推进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其他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6.2.1 建立完善促进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 | 第58-59页 |
6.2.2 借助高校或其他机构,组建调研团队,深度考察 | 第59页 |
6.2.3 创新商业运行模式 | 第59页 |
6.2.4 政企联合,形成合力 | 第59页 |
6.2.5 培养或引进相关人才 | 第59-6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