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乌兰县生格地区新元古界变质侵入体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9-12页 |
1.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9-10页 |
1.2.2 研究区研究程度 | 第10-12页 |
1.3 变质侵入岩研究历史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4页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31页 |
2.1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5-19页 |
2.2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9-27页 |
2.2.1 构造单元特征 | 第21-24页 |
2.2.2 区域断裂 | 第24-26页 |
2.2.3 褶皱构造 | 第26页 |
2.2.4 韧性剪切带 | 第26-27页 |
2.3 研究区岩浆岩特征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岩体地质学与岩石学特征 | 第31-47页 |
3.1 变质侵入体地质学特征 | 第33-37页 |
3.2 变质侵入体岩石学特征 | 第37-47页 |
第四章 岩体时代特征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50-53页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0页 |
5.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0-52页 |
5.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3页 |
第六章 侵位机制、成因及构造环境讨论 | 第53-55页 |
6.1 侵位机制 | 第53页 |
6.2 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