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无需道德的完美的市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 | 第13-16页 |
一、无形之手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市场经济中无形之手的作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自利理性 | 第16-19页 |
一、何为自利理性 | 第16-17页 |
二、自利理性是“经济人”的本质特征 | 第17页 |
三、自利理性与道德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完美竞争市场 | 第19-21页 |
一、何为完美竞争市场 | 第19页 |
二、完美竞争市场存在的前提条件 | 第19-20页 |
三、道德自由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囚徒困境”与哥梯尔的自利契约论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囚徒困境”问题 | 第21-25页 |
一、囚徒困境与集体行为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二、一次性“囚徒困境”与重复性“囚徒困境” | 第22-24页 |
三、讨价还价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哥梯尔自利契约论 | 第25-29页 |
一、无协议状态 | 第25-26页 |
二、协议道德 | 第26-27页 |
三、有限制的最大化理论 | 第27-28页 |
四、道德原则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启示与问题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哥梯尔自利契约论的主要启示 | 第29-32页 |
一、用决策论思想证明道德存在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二、为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 第30-31页 |
三、为认识道德要求的客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哥梯尔自利契约论的主要问题 | 第32-37页 |
一、道德协议或道德要求不可能和自利理性完全一致 | 第32-34页 |
二、道德要求即使不符合自利理性也不意味着不符合理性 | 第34-35页 |
三、任何合理的道德都应考虑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