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泌尿学论文

加味大黄蟅虫颗粒干预精索静脉曲张性少精子症的临床效应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1.临床资料第13页
    1.1 病例来源第13页
2.诊断标准第13-17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3-14页
    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4页
    2.3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第14-16页
    2.4 纳入标准第16页
    2.5 排除标准第16页
    2.6 受试者剔除标准第16页
    2.7 受试者脱落标准及相应处置方法第16-17页
3.研究方法第17-18页
    3.1 分组方法第17页
    3.2 治疗方法第17-18页
4.观察项目及指标第18-20页
    4.1 一般安全性指标观测第18页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第18-19页
    4.3 疗效判断标准第19页
    4.4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19-20页
5.数据整理及统计第20页
6.研究结果第20-22页
    6.1 一般情况第20页
    6.2 基线水平比较第20-22页
7.治疗后结果分析第22-28页
    7.1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效果比较第22-23页
    7.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变化情况第23-24页
    7.3 两组患者精液常规主要参数变化第24-25页
    7.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正常精子形态率的变化第25-26页
    7.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性激素的变化第26-27页
    7.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索静脉内径变化第27-28页
8.安全性检测第28-29页
讨论第29-44页
    1.现代医学对精索静脉曲张性少精子症的认识第29-35页
        1.1 精索静脉曲张形成的病因及病理改变第29-30页
        1.2 精索静脉曲张少精子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第30-31页
        1.3 精索静脉曲张性少精子症形成的机制第31-33页
        1.4 精索静脉曲张少精子症的治疗第33-35页
    2.中医对于精索静脉曲张少精子症的认识第35-36页
    3.加味大黄蟅虫颗粒组方依据及分析第36-37页
    4.中药药理分析第37-42页
    5.疗效分析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附录第52-54页
    本研究收录的部分患者原始资料第52-54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54-55页
综述第55-70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肠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海珠益肝化纤方加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