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1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2-19页 |
| 1.1 电负性和硬度 | 第12页 |
| 1.2 量子化学方法 | 第12-13页 |
| 1.3 ABEEMσπ/MM 方法 | 第13-17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2 Zn~(2+)(H_2O)_(n=1~12)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19-35页 |
| 2.1 稳定结构和结合能 | 第19-25页 |
| 2.2 电荷分布 | 第25-28页 |
| 2.2.1 ABEEM 标号定义 | 第25-28页 |
| 2.2.2 ABEEM 与 HF/STO3G 电荷分布 | 第28页 |
| 2.3 Zn~(2+)(H_2O)_(n=1~12)体系配位数的理论研究 | 第28-33页 |
| 2.3.1 Zn~(2+)(H_2O)_(n=1~12)稳定结构氢键数的比较 | 第28-31页 |
| 2.3.2 Zn~(2+)(H_2O)_(n=1~12)的稳定结构及其结合能 | 第31-33页 |
| 2.3.3 Zn~(2+)(H_2O)_(n=1~12)的电荷分布 | 第33页 |
| 2.4 小结 | 第33-35页 |
| 3 对 Zn~(2+)(NMA)_(n=1~6)和 Zn~(2+)·NMA_2·(H_2O)_(n=1~6)的理论研究 | 第35-41页 |
| 3.1 计算方法 | 第35页 |
| 3.1.1 NMA 介绍及位点的选取 | 第35页 |
| 3.1.2 量子化学方法 | 第35页 |
| 3.2 Zn~(2+)(NMA)_(n=1~6)体系的性质研究 | 第35-38页 |
| 3.2.1 稳定结构及其结合能 | 第35-37页 |
| 3.2.2 Zn~(2+)(NMA)_(n=1~6)的电荷分布 | 第37-38页 |
| 3.3 Zn~(2+)·NMA_2·(H_2O)_(n=1~6)体系的性质研究 | 第38-40页 |
| 3.3.1 稳定结构和结合能 | 第38-39页 |
| 3.3.2 Zn~(2+)·NMA_2·(H_2O)_(n=1~6)的的电荷分布 | 第39-40页 |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 4 对 Zn~(2+)·NMA·(H_2O)_(n=1~12)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41-55页 |
| 4.1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41页 |
| 4.2 Zn~(2+)·NMA·(H_2O)_(n=1~12)体系的稳定结构 | 第41-45页 |
| 4.3 ABEEM 计算 Zn~(2+)·NMA·(H_2O)_(n=1~12)参数的确定和电荷的 | 第45-52页 |
| 4.3.1 ABEEM 新标号定义 | 第45-46页 |
| 4.3.2 Zn~(2+)·NMA·(H_2O)_(n=1~12)体系的 ABEEM 电荷分布 | 第46-52页 |
| 4.4 Zn~(2+)·NMA·(H_2O)_(n=1~12)体系的能量 | 第52-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