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哈贝马斯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第13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2、技术批判理论的概述第15-19页
    2.1 理论源起第15-16页
    2.2 发展概况第16-19页
3、哈贝马斯的技术批判理论第19-26页
    3.1 理论渊源第19-22页
        3.1.1 人本主义第19页
        3.1.2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理论第19-20页
        3.1.3 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第20-21页
        3.1.4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第21-22页
    3.2 主要内容第22-26页
        3.2.1 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对人类心灵的束缚第22-23页
        3.2.2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实现对人的统治第23-24页
        3.2.3 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对话第24-26页
4、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第26-33页
    4.1 理论溯源第26-28页
        4.1.1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思想第26-27页
        4.1.2 美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第27页
        4.1.3 欧美传统技术哲学第27-28页
    4.2 主要内容第28-33页
        4.2.1 反本质主义的技术观第29页
        4.2.2 技术的社会建构主义第29-30页
        4.2.3 可选择的现代性:技术民主化第30-33页
5、哈贝马斯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异同第33-43页
    5.1 二者的同一性第33-36页
        5.1.1 技术批判的目的:人的解放第33-34页
        5.1.2 技术政治学:新意识形态第34-35页
        5.1.3 技术民主化与公众舆论第35-36页
    5.2 二者的差异性第36-40页
        5.2.1 关于技术的本质论第36-37页
        5.2.2 技术民主化问题的解决途径第37-39页
        5.2.3 技术发展的前景第39-40页
    5.3 对两种技术批判理论的评价第40-43页
        5.3.1 二者理论的合理因素第40-41页
        5.3.2 二者理论的局限性第41-43页
6、哈贝马斯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第43-48页
    6.1 理论意义第43-45页
        6.1.1 有利于明确二者技术批判理论的关系第43页
        6.1.2 深化对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思想的认识第43-44页
        6.1.3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第44-45页
    6.2 现实意义第45-48页
        6.2.1 发展辩证的科技观第45页
        6.2.2 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第45-46页
        6.2.3 让科技与民主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第46页
        6.2.4 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第46-48页
7、结语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旧塑料瓶碎片加筋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创业板市盈率短期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