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卟啉、萘菁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16页
    1.1 卟啉酞(萘)菁化合物简介第7-13页
        1.1.1 卟啉酞(萘)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7-9页
        1.1.2 卟啉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第9-10页
            1.1.2.1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第10页
            1.1.2.2 在生物化学上的应用第10页
            1.1.2.3 在光电材料方面的应用第10页
        1.1.3 酞(萘)菁化合物的应用第10-13页
            1.1.3.1 分子磁体第10-11页
            1.1.3.2 光动力治疗第11页
            1.1.3.3 液晶显示材料第11页
            1.1.3.4 电致变色材料第11-12页
            1.1.3.5 非线性光学材料第12页
            1.1.3.6 分子半导体第12-13页
    1.2 三明治型卟啉酞(萘)菁稀土配合物概述第13-15页
        1.2.1 三明治型卟啉酞(萘)菁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三明治型卟啉酞(萘)菁化合物的合成第14-15页
            1.2.2.1 对称的三明治型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4页
            1.2.2.2 不对称的三明治型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4页
            1.2.2.3 对称的三明治型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4页
            1.2.2.4 不对称的三明治型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4页
            1.2.2.5 混杂的三明治型卟啉-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4-15页
    1.3 我们的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三明治型两层萘菁稀土配合物 M[Nc(SPh)_8]_2的合成及性质表征第16-36页
    2.1 引言第16-17页
    2.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17-19页
        2.2.1 实验仪器第17-18页
        2.2.2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18-19页
    2.3 实验部分第19-22页
        2.3.1 稀土乙酰丙酮盐 M(acac)_3·H_2O 的制备第19页
        2.3.2 6,7-二(苯硫基)-2,3 二氰基萘的制备第19-22页
            2.3.2.1 反丁烯二腈的制备第19-20页
            2.3.2.2 6,7-二(苯硫基)-2,3 二氰基萘的制备第20-21页
            2.3.2.3 三明治型两层稀土配合物 M[2,3-Nc(SPh)_8]_2的制备第21-2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2-34页
        2.4.1 合成方法第22-24页
            2.4.1.1 稀土乙酰丙酮盐的制备第22-23页
            2.4.1.2 6,7-二-(苯硫基)-2,3-二氰基萘的制备第23页
            2.4.1.3 三明治型两层稀土配合物 M[2,3-Nc(SPh)_8]_2第23-24页
        2.4.2 谱图分析第24-34页
            2.4.2.1 电子吸收光谱(UV-vis)第24-28页
            2.4.2.2 红外吸收光谱(IR)第28-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三明治型混杂两层稀土配合物 MIII(TONPP)[Nc(SPh)_8]的合成及性质表征第36-58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40页
        3.2.1 对羟基萘甲醛的合成第37-38页
        3.2.2 对辛氧基萘甲醛的合成第38页
        3.2.3 5,10,15,20-四(对辛氧基萘基)卟啉的合成第38-39页
        3.2.4 混杂两层卟啉萘菁稀土配合物 MIII(TONPP)[Nc(SPh)_8]的合成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7页
        3.3.1 合成方法第40-42页
            3.3.1.1 对羟基萘甲醛的合成第40页
            3.3.1.2 5,10,15,20-四(对辛氧基萘基)卟啉的合成第40-41页
            3.3.1.3 混杂两层卟啉萘菁稀土配合物 MIII(TONPP)[Nc(SPh)_8]的合成第41-42页
        3.3.2 谱图分析第42-57页
            3.3.2.1 电子吸收光谱(UV-vis)第42-46页
            3.3.2.2 红外吸收光谱(IR)第46-51页
            3.3.2.3 拉曼光谱(Raman)第51-56页
            3.3.2.4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4-65页
附录 1 三明治型两层稀土配合物 M[Nc(SPh)_8]_2的质谱图第65-70页
附录 2 三明治型混杂两层稀土配合物 MIII(TONPP)[Nc(SPh)_8]的质谱图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氧化石墨烯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三磷酸腺苷检测
下一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城镇化政策演进及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