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计算模拟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引言第15-31页
    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背景第15-16页
    1.2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16-22页
        1.2.1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第16-17页
        1.2.2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第17-19页
        1.2.3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第19-20页
        1.2.4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第20-22页
    1.3 PRMMCs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第22-28页
        1.3.1 PRMMCs力学性能多尺度模拟的方法和意义第22-23页
        1.3.2 PRMMCs宏观模拟几何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第23-24页
        1.3.3 颗粒参数对PRMMCs力学性能影响的宏观有限元模拟第24-26页
        1.3.4 PRMMCs界面性能的宏观内聚力模型模拟第26页
        1.3.5 PRMMCs界面性能的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6-27页
        1.3.6 微观磨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7-28页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1页
        1.4.1 研究意义第28-3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2 多尺度模拟的研究方法和模型设置第31-41页
    2.1 计算模型的简化和假设第31页
    2.2 有限单元法模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31-37页
        2.2.1 随机序列吸附法建立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第32-33页
        2.2.2 界面的内聚力模型与牵引力-位移法则第33-34页
        2.2.3 高应变率下陶瓷颗粒强度的Johnson-Holmquist模型第34-36页
        2.2.4 低应变率下陶瓷颗粒断裂破坏的Weibull统计模型第36页
        2.2.5 微观缺陷导致的金属基体随机破坏的Mott分布模型第36-37页
    2.3 分子动力学法模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37-40页
        2.3.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综第38-39页
        2.3.2 原子间相互作用经验势能函数第39页
        2.3.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步骤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有限元模拟第41-65页
    3.1 基体、颗粒的物理参数及界面的本构关系第41-45页
    3.2 复合材料的结构几何模型、边界条件和载荷第45-46页
    3.3 界面与颗粒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耦合作用第46-53页
        3.3.1 应力-应变曲线第46-47页
        3.3.2 弹性模量、屈服极限、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第47-50页
        3.3.3 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颗粒断裂概率和界面脱粘数量第50-53页
    3.4 界面与颗粒的形状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耦合作用第53-58页
        3.4.1 应力-应变曲线第53-54页
        3.4.2 弹性模量、屈服极限、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第54-56页
        3.4.3 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第56-58页
    3.5 界面与颗粒的粒径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耦合作用第58-63页
        3.5.1 应力-应变曲线第58-59页
        3.5.2 弹性模量、屈服极限、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第59-61页
        3.5.3 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第61-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第65-85页
    4.1 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和剪切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65-71页
        4.1.1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函数第65-67页
        4.1.2 复合材料界面的拉伸和剪切性能模拟过程第67-69页
        4.1.3 复合材料界面的拉伸和剪切性能模拟结果第69-71页
    4.2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有限单元法模拟第71-79页
        4.2.1 复合材料Charpy冲击试验模拟的几何模型第71-72页
        4.2.2 材料的物理参数和模拟细节第72-75页
        4.2.3 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冲击吸收能量的影响第75-77页
        4.2.4 颗粒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冲击吸收能量的影响第77-79页
    4.3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多尺度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第79-82页
        4.3.1 冲击吸收能量第79-80页
        4.3.2 应力分布及断裂形式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5页
5 复合材料磨粒磨损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5-103页
    5.1 复合材料磨粒磨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5-88页
        5.1.1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函数第85-86页
        5.1.2 复合材料磨粒磨损性能的模拟第86-88页
    5.2 磨粒微凸体的滑动速度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第88-92页
        5.2.1 磨损前后原子模型、体系温度和摩擦系数第88-90页
        5.2.2 磨损原子数和磨损形貌第90-92页
    5.3 磨粒微凸体的法向载荷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第92-97页
        5.3.1 磨损前后原子模型、体系温度和摩擦系数第93-95页
        5.3.2 磨损原子数和磨损形貌第95-97页
    5.4 颗粒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第97-101页
        5.4.1 磨损前后原子模型、体系温度和摩擦系数第97-99页
        5.4.2 磨损原子数和磨损形貌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3-107页
    6.1 结论与创新点第103-105页
    6.2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125页
附录A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维材料等离激元的传播和散射理论
下一篇:滇东晚二叠世煤中矿物质组成及其对区域地质演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