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流域景观结构的山区县域生态风险评价

符号说明第4-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生态风险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5页
        1.2.4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 地理位置第18页
    2.2 自然环境第18-19页
        2.2.1 地形与地貌第18-19页
        2.2.2 气候特征第19页
        2.2.3 水文特征第19页
        2.2.4 土壤特征第19页
    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19-20页
    2.4 生态环境状况第20-21页
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1-25页
    3.1 DEM的建立及地形因子的提取第21页
    3.2 TM遥感影像的解译第21-23页
    3.3 流域划分和河网提取第23-25页
4 栖霞市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分析第25-35页
    4.0 栖霞市景观结构现状分析第25-28页
    4.1 栖霞市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分析第28-35页
        4.1.1 1987 年-1997年栖霞市景观结构的变化第29-30页
        4.1.2 1997 年-2006年栖霞市景观结构的变化第30-31页
        4.1.3 2006 年-2015年栖霞市景观结构的变化第31-32页
        4.1.4 1987 年-2015年栖霞市景观结构的变化第32-33页
        4.1.5 1987 年-2015年景观结构空间变化第33-35页
5 栖霞市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第35-48页
    5.1 基于景观结构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第35-37页
    5.2 景观生态风险空间统计分析第37-40页
        5.2.1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第37-38页
        5.2.2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第38-40页
    5.3 栖霞市景观生态风险区化及分析第40-43页
    5.4 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第43-48页
        5.4.1 土壤侵蚀第43-46页
        5.4.2 果园种植发展第46页
        5.4.3 政策演变第46-48页
6 栖霞市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第48-50页
    6.1 高风险区与较高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48-49页
    6.2 中等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49页
    6.3 低风险区与较低风险区的风险管理对策第49-5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7.1 研究结论第50-51页
    7.2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泥防粘附与两级节能干燥系统研究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碳排放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