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页 |
1.5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监管模式 | 第17-20页 |
2.1 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理论 | 第17页 |
2.2 投资者保护理论 | 第17-18页 |
2.3 行为金融理论 | 第18页 |
2.4 证券监管模式 | 第18-20页 |
2.4.1 证券监管的目标及内容 | 第18页 |
2.4.2 几种主要的监管模式 | 第18-19页 |
2.4.3 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与市场监管效果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2页 |
3.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建立 | 第20页 |
3.2 我国证券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4章 中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对比 | 第22-26页 |
4.1 发行监管 | 第22-23页 |
4.2 信息披露监管 | 第23-24页 |
4.3 内幕交易监管 | 第24页 |
4.4 退市制度 | 第24-25页 |
4.5 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25-26页 |
第5章 中美证券市场监管效果对比研究 | 第26-38页 |
5.1 样本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6-29页 |
5.1.1 时间跨度及监管事件 | 第26-28页 |
5.1.2 违规分类处理 | 第28-29页 |
5.2 以证监会(中国)和SEC(美国)为判罚主体的违规处理研究 | 第29-32页 |
5.2.1 违规行为的总体分布 | 第29-31页 |
5.2.2 中美证券市场数据对比及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5.3 以证券交易所为判罚主体的违规处理对比 | 第32-34页 |
5.4 监管效果与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5.4.1 监管效果评价及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5.4.2 监管效果差异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第6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改进建议 | 第38-43页 |
6.1 完善证券监管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6.2 正确定位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角色 | 第39-40页 |
6.3 进一步加强交易所的监管职权 | 第40页 |
6.4 适当简化上市程序 | 第40-41页 |
6.5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 第41页 |
6.6 继续开展打击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