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智慧城市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36页 |
2.1 智慧城市理论基础研究 | 第18-22页 |
2.1.1 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8-20页 |
2.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3 智慧城市的建设动因 | 第21-22页 |
2.2 信息内容产业理论基础研究 | 第22-30页 |
2.2.1 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22-26页 |
2.2.2 信息内容产业的组成与分类认识 | 第26-29页 |
2.2.3 信息内容产业的主要特征 | 第29-30页 |
2.3 智慧城市与信息内容产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理论分析 | 第30-36页 |
2.3.1 智慧城市信息内容产业的内涵 | 第30-32页 |
2.3.2 发展智慧城市信息内容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 | 第32-34页 |
2.3.3 智慧城市信息内容产业的应用 | 第34-36页 |
第3章 国外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研究 | 第36-44页 |
3.1 国外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概况 | 第36-40页 |
3.1.1 欧美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概况 | 第36-38页 |
3.1.2 日韩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概况 | 第38-40页 |
3.2 国外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的先进经验 | 第40-44页 |
3.2.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经验 | 第40-41页 |
3.2.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内容方面的经验 | 第41-42页 |
3.2.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实施方面的经验 | 第42-44页 |
第4章 国内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研究 | 第44-56页 |
4.1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发展历程 | 第44-45页 |
4.2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基本状况 | 第45-50页 |
4.2.1 政策渊源 | 第46页 |
4.2.2 政策主体 | 第46-47页 |
4.2.3 政策目标 | 第47-49页 |
4.2.4 政策工具 | 第49-50页 |
4.3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4.3.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问题 | 第50-51页 |
4.3.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51-52页 |
4.3.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实施方面的问题 | 第52-53页 |
4.4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的发展趋势 | 第53-56页 |
4.4.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趋势 | 第53-54页 |
4.4.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内容方面的趋势 | 第54-55页 |
4.4.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实施方面的趋势 | 第55-56页 |
第5章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苏州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政策案例分析 | 第56-69页 |
5.1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苏州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概况及评价 | 第56-58页 |
5.1.1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苏州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成果 | 第56-57页 |
5.1.2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苏州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 第57-58页 |
5.2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苏州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概况分析 | 第58-65页 |
5.2.1 智慧城市背景下苏州几个县级市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汇总 | 第58-64页 |
5.2.2 智慧城市背景下苏州信息内容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65页 |
5.3 苏州智慧城市背景下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创新建议 | 第65-69页 |
5.3.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管理体系的创新建议 | 第65-66页 |
5.3.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中重点发展产业的创新建议 | 第66页 |
5.3.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内容的创新建议 | 第66-67页 |
5.3.4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工具的创新建议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