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软件定义网的东西向对等互联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软件定义的网络第11-13页
        1.1.2 SDN 东西向对等互联机制的挑战第13-14页
        1.1.3 SDN 过渡期东西向对等互联机制的挑战第14页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4-15页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15-17页
    1.4 文章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分析第18-27页
    2.1 SDN 控制器建立 Peer 的需求第18-19页
        2.1.1 相同管理域内部建立 Peer 的需求第18-19页
        2.1.2 不同管理域间建立 Peer 的需求第19页
    2.2 相同管理域内 SDN 控制器间的 Peering 机制第19-21页
    2.3 不同管理域间的 Peering 机制第21-24页
        2.3.1 使用 BGP 作为 SDN 域间路由第21-23页
        2.3.2 SDN 下新型的域间路由第23-24页
    2.4 上层应用对 Peering 机制的需求第24-25页
        2.4.1 针对网络视图的北向 API第24-25页
        2.4.2 针对网络视图的网络服务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SDN 东西向对等互联机制:WE-Bridge第27-54页
    3.1 WE-Bridge 架构第27-29页
    3.2 控制器发现第29-30页
    3.3 控制器身份认证第30页
    3.4 网络视图第30-37页
        3.4.1 网络视图抽象第30-31页
        3.4.2 网络视图存储第31-32页
        3.4.3 网络视图学习第32-34页
        3.4.4 虚拟网络视图第34-36页
        3.4.5 网络视图传输格式第36-37页
    3.5 网络视图分发机制第37-43页
    3.6 网络服务和北向接口的分析与设计第43页
    3.7 云服务模式的虚拟化平台-VCP第43-50页
        3.7.1 VCP 的总体架构第44-45页
        3.7.2 VCP 的核心设计第45-50页
    3.8 WE-Bridge 分析第50-53页
        3.8.1 高可用性分析第50-52页
        3.8.2 安全性第52页
        3.8.3 创新性第52-53页
    3.9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基于 WE-Bridge 的域间跨国试验网及应用第54-71页
    4.1 WE-Bridge 域间适应性第54-56页
    4.2 基于 WE-Bridge 的域间跨国试验网第56-59页
    4.3 应用 1:基于 IP 源地址的细粒度多路径路由第59-62页
        4.3.1 域间路由策略粒度第59页
        4.3.2 邻居建立过程第59-60页
        4.3.3 虚拟网关第60页
        4.3.4 主动计算并安装邻居路径第60页
        4.3.5 域间策略传输格式第60页
        4.3.6 基于路径向量的域间细粒度路由第60-62页
    4.4 应用 2:带 QoS 属性的跨域 VIP 路由协商第62-64页
    4.5 应用 3:域间源地址认证第64-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基于 WE-Bridge 的域内 Mininet 测试床及应用第71-83页
    5.1 WE-Bridge 域内适应性第71-74页
        5.1.1 域内存储系统的集群设计第72-73页
        5.1.2 网络应用的部署第73-74页
    5.2 WE-Bridge 域内理论分析第74-77页
        5.2.1 性能分析第74-75页
            5.2.1.1 网络视图更新速度比较第74页
            5.2.1.2 网络视图更新带宽耗费比较第74页
            5.2.1.3 网络视图存储大小比较第74-75页
            5.2.1.4 网络视图访问速度比较第75页
        5.2.2 通用性比较第75页
        5.2.3 可扩展性分析第75-77页
    5.3 Mininet 测试床第77-79页
    5.4 应用:支持 Pathlet 的路由第79-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过渡期间 SDN-IP Peering 研究第83-107页
    6.1 SDN 过渡期间东西向对等互联机制分析第83-85页
    6.2 无缝连接 SDN-IP 网络第85-96页
        6.2.1 SDN-IP Peering 原理第85-91页
            6.2.1.1 SDN-IP Peering 整体架构第85-87页
            6.2.1.2 路径预安装第87-88页
            6.2.1.3 RIB 信息同步第88-90页
            6.2.1.4 动态代理 ARP第90-91页
            6.2.1.5 数据转发路径安装第91页
        6.2.2 实验结果第91-92页
        6.2.3 三个部署第92-96页
    6.3 基于边界 BGP 路由器的过渡方案第96-106页
        6.3.1 数据包在域间的路由转发第97-98页
        6.3.2 数据包在域内的路由转发第98-101页
            6.3.2.1 控制器运行 IBGP第98-99页
            6.3.2.2 数据流离开 OpenFlow 域设计第99-100页
            6.3.2.3 数据流进入 OpenFlow 域设计第100-101页
        6.3.3 实验和结果第101-104页
            6.3.3.1 实验环境与设计第101-102页
            6.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2-104页
            6.3.3.3 方案评价第104页
        6.3.4 增量部署第104-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总结和未来的工作第107-110页
    7.1 总结第107-109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介孔碳材料制备及催化性能的实验与分子模拟研究
下一篇:应用于痕量气体检测的量子级联激光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