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性能优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随机接入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2.2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数据分发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3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终端功耗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4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研究现状总结 | 第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 第22-24页 |
1.4 章节安排及结构说明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随机接入优化 | 第25-55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随机接入中候选的前导码分配策略 | 第26-28页 |
2.2.1 LTE随机接入过程 | 第26-27页 |
2.2.2 一刀切无交叉策略 | 第27-28页 |
2.2.3 一刀切有交叉策略 | 第28页 |
2.3 带预留的可伸缩前导码分配策略 | 第28-30页 |
2.4 前导码分配策略的吞吐量性能分析 | 第30-39页 |
2.4.1 业务模型 | 第30-31页 |
2.4.2 候选的前导码分配策略吞吐量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2.4.3 SRS前导码分配策略吞吐量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2.4.4 数值结果及讨论 | 第35-39页 |
2.5 基于SRS策略的前导码复用的随机接入方案 | 第39-47页 |
2.5.1 基于SRS策略的前导码复用机制MP-BSR | 第39-42页 |
2.5.2 基于MP-BSR机制的随机接入方案MP-RACH | 第42-44页 |
2.5.3 随机接入方案MP-RACH的分析 | 第44-47页 |
2.6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 第47-54页 |
2.6.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2.6.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数据分发策略优化 | 第55-74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56-60页 |
3.2.1 D2D辅助的蜂窝物联网架构 | 第56-57页 |
3.2.2 D2D辅助的MTC通信下行数据分发模型 | 第57-59页 |
3.2.3 D2D辅助的MTC通信下行数据分发流程 | 第59-60页 |
3.3 问题描述 | 第60-62页 |
3.4 基于贪心算法的MTC通信下行数据分发策略 | 第62-69页 |
3.4.1 用最小距离作为度量标准的下行数据分发策略 | 第63-65页 |
3.4.2 用最大亲密度作为度量标准的下行数据分发策略 | 第65-67页 |
3.4.3 策略归一化 | 第67-69页 |
3.5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 第69-73页 |
3.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9页 |
3.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9-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蜂窝物联网场景下的MTC通信终端功耗机制优化 | 第74-89页 |
4.1 引言 | 第74-75页 |
4.2 3GPP的DRX机制分析 | 第75-77页 |
4.2.1 MTC通信下的RRC状态机及功耗概况 | 第75-76页 |
4.2.2 MTC通信下的DRX机制分析 | 第76-77页 |
4.3 MTC通信下带有强制休眠模式的功耗节约机制设计 | 第77-80页 |
4.3.1 强制休眠模式 | 第78-79页 |
4.3.2 针对MTC通信的CSM功耗节约机制 | 第79-80页 |
4.4 CSM功耗节约机制的半马尔科夫模型 | 第80-85页 |
4.4.1 稳态概率 | 第81-83页 |
4.4.2 状态持续时间 | 第83-84页 |
4.4.3 功耗节约因子和唤醒延迟 | 第84-85页 |
4.5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 第85-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89-90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7页 |
1.论文 | 第97页 |
2.专利 | 第97页 |
3.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7页 |
4.获奖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