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24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2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页 |
2.2 研究对象的筛选 | 第12-13页 |
3 样本含量估算 | 第13页 |
4 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 | 第13页 |
5 盲法 | 第13页 |
6 治疗方案 | 第13-15页 |
6.1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 | 第14页 |
6.2 试验组的治疗方案 | 第14-15页 |
6.3 治疗周期 | 第15页 |
7 核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15-16页 |
7.1 受试者准备 | 第16页 |
7.2 BOLD-fMRI扫描方法 | 第16页 |
8 观察指标 | 第16-17页 |
8.1 一般项目 | 第16-17页 |
8.2 记忆功能的评估 | 第17页 |
9 神经影像学数据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9.1 数据转换 | 第17页 |
9.2 数据的检查 | 第17页 |
9.3 数据预处理 | 第17-19页 |
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9-21页 |
10.1 一般资料及量表 | 第19页 |
10.2 核磁共振数据分析 | 第19页 |
10.3 记忆功能与功能核磁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1页 |
11 质量控制 | 第21-23页 |
11.1 干预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11.2 受试者依从性的质量控制 | 第22页 |
11.3 干预者的质量监控 | 第22页 |
11.4 结局指标的质量控制 | 第22页 |
11.5 统计分析的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11.6 统计分析的质量控制 | 第23页 |
12 伦理及注册 | 第23-24页 |
试验结果 | 第24-34页 |
1 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1.1 一般资料及基本特征比较 | 第24-26页 |
1.2 受试者损伤区域概况 | 第26-27页 |
2 WMS-RC量表评估结果 | 第27-29页 |
2.1 治疗前记忆功能的组间比较 | 第27-28页 |
2.2 治疗前后记忆功能变化的比较 | 第28-29页 |
3 低频振荡振幅分析 | 第29-30页 |
4 两组显著差异脑区zALFF值与WMS-RC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4页 |
讨论 | 第34-43页 |
1 中风后记忆功能障碍中医病因病机 | 第34页 |
2 针刺神庭百会改善记忆功能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3 中风后记忆障碍研究方法选择 | 第36-37页 |
4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功能改变 | 第37-38页 |
5 针刺改善认知功能的脑功能变化 | 第38-39页 |
6 后扣带回、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与记忆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 第39-42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66页 |
文献综述 | 第66-73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