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雷诺方程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2.1 雷诺方程的近似解析解法 | 第15-16页 |
1.2.2 雷诺方程的数值模拟解法 | 第16-17页 |
1.2.3 雷诺方程结构及动力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1.3 高速气体轴承-转子系统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1.3.1 静压气体轴承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轴承-转子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流体润滑物性对轴承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50页 |
2.1 粘度变化特性 | 第22-31页 |
2.1.1 不同介质的粘度变化规律 | 第22-23页 |
2.1.2 同种介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粘度变化规律 | 第23-31页 |
2.2 无限长径向轴承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 | 第31-39页 |
2.2.1 无限长径向轴承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2.2.2 气体润滑雷诺方程无量纲的差分形式 | 第34-35页 |
2.2.3 液体润滑雷诺方程无量纲的差分形式 | 第35-36页 |
2.2.4 轴承承载力和偏位角的计算 | 第36-37页 |
2.2.5 迭代仿真流程及收敛条件 | 第37-39页 |
2.3 变粘度特性下轴承性能的数值计算 | 第39-45页 |
2.3.1 变粘度特性对轴承内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40-44页 |
2.3.2 变粘度特性对轴承承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 可压缩系数推导 | 第45-48页 |
2.4.1 沿x方向 | 第46-47页 |
2.4.2 沿y方向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静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 第50-70页 |
3.1 小孔节流的径向静压气体轴承润滑的基本方程 | 第50-56页 |
3.1.1 Navier-Stokes方程的简化处理 | 第50-52页 |
3.1.2 连续性方程 | 第52-54页 |
3.1.3 节流孔处的质量流量方程 | 第54-55页 |
3.1.4 气体状态方程 | 第55页 |
3.1.5 径向静压气体轴承的雷诺方程 | 第55-56页 |
3.2 小孔节流的径向静压气体轴承润滑的数值求解 | 第56-60页 |
3.2.1 小孔节流的径向静压气体轴承迭代格式构造 | 第56-57页 |
3.2.2 离散化静压气体轴承润滑的雷诺方程 | 第57-58页 |
3.2.3 边界条件与收敛条件设定 | 第58-60页 |
3.3 小孔节流静压气体轴承的计算及讨论 | 第60-64页 |
3.3.1 静压气体轴承压力分布特性 | 第60-63页 |
3.3.2 静压气体轴承承载力和刚度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3.4 静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数学建模 | 第64-68页 |
3.4.1 转轴非线性动力学基本模型 | 第64-65页 |
3.4.2 简化轴承支承转子方案 | 第65-66页 |
3.4.3 转子振动模态和临界转速分析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微型燃气轮机转子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 第70-100页 |
4.1 微型燃气轮机总体实验台 | 第70-73页 |
4.1.1 微型燃气轮机用高速永磁电机 | 第71页 |
4.1.2 轴承气供气管路和控制系统 | 第71-72页 |
4.1.3 高速转子振动监测及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 第72-73页 |
4.2 微型燃气轮机静压轴承-转子系统 | 第73-76页 |
4.2.1 气体轴承结构 | 第74-75页 |
4.2.2 转子结构 | 第75-76页 |
4.3 转子振动临界特征分析 | 第76-80页 |
4.3.1 轴承气供气方案 | 第76-77页 |
4.3.2 转子振动临界特征的实验方案 | 第77页 |
4.3.3 转子振动临界特征分析 | 第77-80页 |
4.4 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典型振动特征 | 第80-89页 |
4.4.1 高频振动 | 第80-82页 |
4.4.2 气膜临界 | 第82页 |
4.4.3 半速涡动 | 第82-85页 |
4.4.4 低频振荡 | 第85-88页 |
4.4.5 转子弯曲临界 | 第88页 |
4.4.6 碰摩 | 第88-89页 |
4.5 典型对比实验分析 | 第89-98页 |
4.5.1 半速涡动特征对比分析 | 第89-95页 |
4.5.2 低频振荡特征对比分析 | 第95-9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5.1 结论 | 第100-101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101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