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1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理解 | 第12-17页 |
1.1 古代文献记载 | 第12页 |
1.2 病因探究 | 第12-13页 |
1.3 中医辨证分型 | 第13页 |
1.4 中医治疗方法 | 第13-17页 |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17-22页 |
2.1 颈椎解剖生理 | 第17-18页 |
2.2 病因 | 第18-19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19-20页 |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20页 |
2.5 西医治疗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28页 |
1 临床研究 | 第22-2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2-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1 病例随机分组 | 第2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3-24页 |
2.4 疗效标准 | 第24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4-28页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24-25页 |
3.2 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 第25-26页 |
3.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第26页 |
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3.5 入组病人血清TXB_2和体检健康成年人比较 | 第27页 |
3.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_2浓度比较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8-32页 |
1 CSR与TXA_2 | 第28页 |
2 傍针刺针法 | 第28-31页 |
2.1 理论化据 | 第28-30页 |
2.2 选穴依据 | 第30页 |
2.3 傍针刺针法对CSR的作用 | 第30-31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附录 | 第37-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