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外治法(物理疗法)论文--刮痧、拧痧论文

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3-23页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13-16页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第13页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第13-14页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第14-15页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第15-16页
    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16-18页
        2.1 病名第16页
        2.2 病因第16-17页
        2.3 腰痛的中医药治疗第17-18页
    3 刮痧的理论研究第18-20页
        3.1 刮痧的内涵第18页
        3.2 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的中医认识第18-19页
        3.3 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机制研究第19-20页
    4 蛋白质组学概述第20-23页
        4.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第20页
        4.2 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第20页
        4.3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第20-21页
        4.4 蛋白质组学在LDH研宄中的应用第21-23页
第二部分 刮痧对LDH模型大鼠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第23-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1.1 实验动物第23页
        1.2 实验试剂第23-25页
        1.3 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方法第25页
        1.4 标本采集第25-26页
        1.5 血清样本处理第26-27页
        1.6 双向电泳第27页
        1.7 质谱分析第27-28页
        1.8 数据库检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页
    2 血清差异蛋白结果第28-35页
        2.1 LDH大鼠模型复制评价结果第28页
        2.2 2-DE电泳结果第28-29页
        2.3 血清差异蛋白点质谱结果第29-32页
        2.4 血清差异蛋白质的GO (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第32页
        2.5 血清差异蛋白质相关的疾病与紊乱分析结果第32页
        2.6 血清差异蛋白质的IPA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第32-33页
        2.7 血清差异蛋白质的IPA信号网络分析结果第33-35页
    3 血清差异蛋白讨论第35-39页
        3.1 LDH模型构建依据第35页
        3.2 刮痧治疗LDH的选穴依据第35-36页
        3.3 刮痧治疗LDH具有复杂性第36页
        3.4 刮痧治疗LDH的蛋白调控范围广泛第36页
        3.5 血清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38页
        3.6 血清差异蛋白的信号通路分析第38-39页
        3.7 血清差异蛋白的信号网络分析第39页
    4 血清差异蛋白小结第39-40页
第三部分 刮痧对LDH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1.1 实验动物第40页
        1.2 实验试剂第40页
        1.3 动物分组、造模及干预方法第40页
        1.4 标本采集第40页
        1.5 背根神经节样本处理第40页
        1.6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40页
        1.7 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第40-41页
        1.8 数据库检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页
    2 DRG差异蛋白结果第41-48页
        2.1 2-DE电泳结果第41-44页
        2.2 DRG差异蛋白点质谱结果第44页
        2.3 DRG差异蛋白质的GO分析结果第44-46页
        2.4 DRG差异蛋白质的IPA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第46页
        2.5 DRG差异蛋白质的IPA信号网络分析结果第46-48页
    3 DRG差异蛋白讨论第48-50页
        3.1 刮痧疗法治疗LDH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及复杂性第48页
        3.2 DGR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8-50页
        3.3 DRG差异蛋白的信号通路分析第50页
        3.4 DRG差异蛋白的信号网络分析第50页
    4 DRG差异蛋白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创新点第52-53页
不足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第62-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下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特应性皮炎的理论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