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 第11-20页 |
1.1.1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征和结构 | 第11-13页 |
1.1.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13-15页 |
1.1.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1.1.4 好氧污泥颗粒化反应器类型 | 第18-20页 |
1.2 混凝强化污泥颗粒化机理 | 第20-22页 |
1.2.1 胶体混凝机理 | 第20-21页 |
1.2.2 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 第21-22页 |
1.2.3 混凝强化造粒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3.1 课题的提出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2.2 搅拌装置 | 第26-27页 |
2.3 进水水质与接种污泥 | 第27-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4.1 水样采集与保存 | 第28页 |
2.4.2 常规分析测试项目 | 第28页 |
2.4.3 MLSS和MLVSS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2.4.4 粒径分布测定 | 第29页 |
2.4.5 污泥比重的测定 | 第29页 |
2.4.6 机械强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7 污泥含水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3 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 | 第31-47页 |
3.1 颗粒污泥的培养 | 第31-38页 |
3.1.1 反应器首次启动 | 第31-34页 |
3.1.2 反应器再次启动 | 第34-38页 |
3.2 颗粒污泥混凝强化 | 第38-44页 |
3.2.1 外循环搅拌方式的确定 | 第38-40页 |
3.2.2 混凝强化效果 | 第40-44页 |
3.3 颗粒污泥的物理特性 | 第44-46页 |
3.3.1 颗粒污泥的外观形态 | 第44-45页 |
3.3.2 比重及含水率 | 第45页 |
3.3.3 机械强度 | 第45页 |
3.3.4 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不同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47-56页 |
4.1 曝气强度对反应器溶解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曝气强度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 不同曝气强度下典型周期内污染物转化规律 | 第52-55页 |
4.3.1 曝气强度为300L/h时污染物转化规律 | 第52-53页 |
4.3.2 曝气强度为500L/h时污染物转化规律 | 第53-54页 |
4.3.3 曝气强度为800L/h时污染物转化规律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创新点 | 第5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