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 1、病例来源、分组 | 第14页 |
| 2、病例的选择 | 第14-16页 |
| 3、治疗方案 | 第16-18页 |
| 4、观测项目及观测方法 | 第18页 |
| 5、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 6、控制偏倚因素 | 第19页 |
| 7、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 研究结果 | 第20-27页 |
| 1、一般资料 | 第20-22页 |
| 2、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 | 第22-26页 |
| 2.1 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第22-23页 |
| 2.2 治疗前后两组NPQ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 第23页 |
|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 第23-24页 |
|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 第24页 |
| 2.5 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 第24-25页 |
| 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分级组内比较 | 第25页 |
| 2.7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分级组间比较 | 第25-26页 |
| 3、治疗前后安全评价及脱落说明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44页 |
| 1、祖国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 第27-32页 |
| 2、现代医学对颈源性耳鸣的认识 | 第32-36页 |
| 3、针刺耳后三穴及头针颞后线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 4、针刺耳后三穴及头针颞后线治疗颈源性耳鸣的方案分析 | 第39-40页 |
| 5、观测指标的选择 | 第40-41页 |
| 6、针刺耳后三穴及头针颞后线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文献综述 | 第4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