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目标识别 | 第8-9页 |
| ·其他具有微动特征的目标探测和识别 | 第9页 |
| ·微动目标参数提取和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微多普勒现象的应用 | 第9-10页 |
| ·现有的微多普勒分析和提取的技术 | 第1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回波的数学模型以及微多普勒的概念 | 第12-21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弹头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12-13页 |
| ·回波的数学模型以及微多普勒的表示 | 第13-15页 |
| ·发射连续波信号时,回波以及微多普勒的数学表示 | 第13-14页 |
| ·发射线性调频波信号时,回波以及微多普勒的数学表示 | 第14-15页 |
| ·仿真验证 | 第15-19页 |
| ·仿真参数的设置和仿真结果 | 第15-16页 |
| ·计算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 第16-18页 |
| ·验证单个散射点时微动参数的估计方法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基于时频分析的弹头目标的运动参数提取和识别 | 第21-34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利用时频分析提取微动参数 | 第21-27页 |
| ·进动锥形弹头目标的雷达回波时频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 ·遮挡对时频图以及上述估计方法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仿真结果 | 第25-27页 |
| ·特征提取和识别 | 第27-29页 |
| ·特征提取 | 第27页 |
| ·本章提出方法的流程图 | 第27页 |
| ·导弹和诱饵的识别 | 第27-29页 |
| ·考虑平动时的包络对齐问题 | 第29-33页 |
| ·包络对齐的理论推导 | 第29-31页 |
| ·包络对齐的仿真结果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频谱、倒谱在提取弹头运动特征与弹头识别中的应用 | 第34-47页 |
| ·微动弹头的傅里叶谱的数学形式 | 第34-37页 |
| ·回波信号的傅里叶谱的数学形式 | 第34-36页 |
| ·仿真结果 | 第36-37页 |
| ·倒谱在提取弹头运动参数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 ·基于信号频谱的目标识别及其问题 | 第39-46页 |
| ·利用傅里叶谱的熵特征识别进动弹头和自旋诱饵 | 第39页 |
| ·基于熵特征的仿真得到的识别结果 | 第39-41页 |
| ·识别中熵特征的缺点 | 第41-43页 |
| ·利用傅里叶谱的均值识别进动弹头和自旋诱饵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延时共轭法在提取弹头运动特征中的应用 | 第47-53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方法理论推导 | 第47-52页 |
| ·单散射点的理论推导 | 第47-49页 |
| ·单散射点时的仿真验证 | 第49页 |
| ·多散射点的理论推导 | 第49-50页 |
| ·多散射点的仿真验证 | 第50-52页 |
| ·共轭延时法的局限性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3-55页 |
| ·本文内容总结 | 第53-54页 |
| ·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