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维生素C为亲水片断的脑靶向药物载体的合成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1页
    1.1 引言第8页
    1.2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第8-9页
    1.3 脑组织的代谢机制第9页
    1.4 输送药物至脑部的途径第9-14页
        1.4.1 血脑屏障瓦解的方法第10-11页
        1.4.2 高渗冲击第11页
        1.4.3 血管活性药的作用第11-12页
        1.4.4 脑部静脉直接注射第12页
        1.4.5 药物的修饰作用第12-13页
        1.4.6 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第13-14页
        1.4.7 短肽作为药物载体的方法第14页
    1.5 纳米粒介导的靶向性给药第14-15页
        1.5.1 纳米粒的靶向作用第15页
    1.6 纳米粒的制作方法第15-17页
        1.6.1 乳液聚合法第16-17页
        1.6.2 分散聚合第17页
        1.6.3 表面聚合和天然生物分子的改性第17页
    1.7 纳米粒穿过血脑屏障的机制第17-18页
        1.7.1 胞饮作用第17页
        1.7.2 被动扩散第17页
        1.7.3 抑制泵出作用第17-18页
        1.7.4 扩大间隙第18页
        1.7.5 溶解细胞膜第18页
    1.8 维生素C与血脑屏障第18-19页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9-21页
第二章 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与表征第21-39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步骤第22-25页
        2.2.1 化合物2a的合成第22-23页
        2.2.2 化合物2b的合成第23页
        2.2.3 化合物2c的合成第23页
        2.2.4 化合物2d的合成第23-24页
        2.2.5 Staudinger ligation第24页
        2.2.6 化合物2e和2f的合成第24页
        2.2.7 化合物2g的合成第24-25页
        2.2.8 化合物2h的合成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7页
        2.3.1 Staudinger方法生成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第25-32页
            2.3.1.1 三苯基膦片断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26-28页
            2.3.1.2 叠氮化维生素C片段的合成结果与讨论第28-30页
            2.3.1.3 Staudinger ligation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2.3.2 浓硫酸催化的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32-34页
        2.3.3 苄基保护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34-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含有二硫和三硫链转移试剂的合成与表征第39-52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实验步骤第40-43页
        3.2.1 化合物3a的合成第41页
        3.2.2 化合物3b的合成第41-42页
        3.2.3 化合物3c的合成第42页
        3.2.4 化合物3d的合成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3.3.1 含二硫的链转移试剂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43-49页
        3.3.2 含三硫链转移试剂的合成表征与结果讨论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大分子链转移试剂的合成第52-60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步骤第53页
        4.2.1 化合物4a的合成第53页
        4.2.2 化合物4b的合成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4.3.1 含二硫小分子链转移试剂引发生成聚乳酸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53-58页
        4.3.2 含三硫小分子链转移试剂引发生成聚乳酸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条件优化第60-68页
    5.1 引言第60-61页
    5.2 实验步骤第61-62页
        5.2.1 聚合物5a的合成第61-6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5.3.1 聚合物5a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62-64页
        5.3.2 RAFT聚合条件的优化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68-73页
    6.1 引言第68-69页
    6.2 实验步骤第69页
        6.2.1 聚合物6a的合成步骤第6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69-72页
        6.3.1 聚合物6a的表征与结果讨论第69-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全文结论第73-74页
    7.2 创新点第74页
    7.3 展望第74-75页
附录 实验设备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研究结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导师简介第82-8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5-87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炼钢—连铸—热轧MES开发及若干调度算法研究
下一篇:吡格列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脊髓和腓神经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