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水工建筑物的渗流和防渗论文

鲁地拉水电站枯木A滑坡降雨入渗非饱和渗流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9页
    1.2 降雨入渗对边坡地下水位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第9-19页
    1.3 蒸发对边坡地下水位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理论与计算软件第23-33页
    2.1 非饱和渗流的基本概念第23-25页
    2.2 非饱和渗流的基本方程第25-29页
    2.3 一维饱和—非饱和渗流的解析解答第29-30页
    2.4 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解答第30-31页
    2.5 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软件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非饱和土力学参数对渗流结果的影响研究第33-51页
    3.1 降雨入渗计算力学模型第33-34页
    3.2 降雨量对入渗结果的影响研究第34-37页
    3.3 土体渗透系数对入渗结果的影响研究第37-39页
    3.4 渗透系数对浸润线形状的影响研究第39-41页
    3.5 基质吸力的大小对入渗结果的影响研究第41-43页
    3.6 土水特征曲线对入渗结果的影响研究第43-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枯木 A 滑坡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第51-56页
    4.1 工程概况第51页
    4.2 工程地质条件第51-52页
    4.3 枯木 A 滑坡的基本特征第52-54页
    4.4 枯木 A 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枯木 A 滑坡堆积体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条件第56-63页
    5.1 枯木 A 滑坡堆积体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第56页
    5.2 采用的坐标与计算区域第56-57页
    5.3 材料分布与计算参数第57-59页
    5.4 计算边界第59页
    5.5 单元网格划分第59-60页
    5.6 计算方法说明第60-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降雨入渗对枯木 A 滑坡堆积体非饱和渗流影响研究第63-102页
    6.1 枯木 A 滑坡非饱和渗流二维计算模型第63-65页
    6.2 枯木 A 滑坡非饱和渗流二维参数反演计算第65-67页
    6.3 枯木 A 滑坡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原始地下水位线计算第67-68页
    6.4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1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与边坡稳定分析第68-74页
    6.5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2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与边坡稳定分析第74-81页
    6.6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3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与边坡稳定分析第81-89页
    6.7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4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与边坡稳定分析第89-100页
    6.8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七章 降雨入渗对枯木 A 滑坡堆积体非饱和渗流影响的准三维研究第102-123页
    7.1 枯木 A 滑坡非饱和渗流三维计算模型第102-103页
    7.2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3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分析第103-112页
    7.3 枯木 A 滑坡在计算模型 4 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分析第112-122页
    7.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6页
    8.1 工作总结第123-125页
    8.2 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皮鼓》的流浪意识研究
下一篇:转型期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的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