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经济学论文

碳金融交易原理及衍生产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9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研究综述第8-9页
2 碳金融概念及产生过程第9-10页
    2.1 碳金融概念第9页
    2.2 碳交易产生及碳金融体系形成过程第9-10页
3 碳金融交易原理第10-30页
    3.1 碳金融交易架构第10-19页
        3.1.1 碳金融交易市场参与者第10-13页
        3.1.2 碳金融交易工具第13-14页
        3.1.3 碳金融交易形式第14-19页
    3.2 碳排放交易的经济学原理第19-21页
        3.2.1 所有权学派和科斯定理第19-20页
        3.2.2 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条件第20-21页
    3.3 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第21-22页
        3.3.1 总量交易和基准交易第21页
        3.3.2 初始排放权的分配方式选择第21-22页
    3.4 碳衍生产品交易第22-27页
        3.4.1 碳衍生产品产业链过程第22页
        3.4.2 碳衍生品市场第22-26页
        3.4.3 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场所第26-27页
    3.5 碳交易市场结构第27-30页
        3.5.1 强制性减排市场第27-28页
        3.5.2 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第28-30页
4 碳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第30-37页
    4.1 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第30-32页
        4.1.1 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参与主体广泛第30-31页
        4.1.2 商业银行在碳金融市场参与度高第31-32页
        4.1.3 碳金融产品多样化,市场交易活跃第32页
    4.2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第32-34页
        4.2.1 中国CDM参与模式过于单一,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第32-33页
        4.2.2 碳金融市场机制建设不完善第33页
        4.2.3 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高第33-34页
    4.3 国际碳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4-37页
        4.3.1 碳金融发展面临着经济技术难题第34-35页
        4.3.2 国际碳金融发展面临着政治难题第35页
        4.3.3 统一的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现存市场高度分割第35-36页
        4.3.4 碳金融交易活动中政策风险难以控制第36页
        4.3.5 低碳项目交易成本高昂第36页
        4.3.6 知识存量不足及人才缺乏阻碍碳金融业务发展第36-37页
5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第37-44页
    5.1 完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第37-39页
        5.1.1 选择合理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第37页
        5.1.2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二级市场第37-38页
        5.1.3 严格的监管制度第38页
        5.1.4 建立完善的政策调控体系第38-39页
        5.1.5 形成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第39页
    5.2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碳金融业务第39-42页
        5.2.1 促进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第39-42页
        5.2.2 促进碳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第42页
    5.3 大力推广适合我国的碳减排实践第42-44页
        5.3.1 成立碳减排交易所第43页
        5.3.2 制定碳减排标准第43页
        5.3.3 规范第三方认证平台第43-4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49页
详细摘要第4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金的金融属性与我国黄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下一篇:分位数回归与金融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