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建立中国性别预算的探讨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导论第11-15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1.2.1 国外研究情况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情况第13页
    1.3 论文结构第13-14页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4-15页
2. 性别预算的产生与发展第15-29页
    2.1 性别预算的概念第15页
    2.2 性别预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15-19页
        2.2.1 1984—1994年性别预算的萌芽时期第16-17页
        2.2.2 1995—2002年性别预算的全球推广时期第17-18页
        2.2.3 2003年至今性别预算发展的新时期第18-19页
    2.3 性别预算产生的理论第19-21页
        2.3.1 社会性别主流化理论第19-20页
        2.3.2 性别差异理论第20页
        2.3.3 公共性理论第20-21页
    2.4 性别预算的国际经验第21-27页
        2.4.1 澳大利亚的“结果导向型”性别预算实践第21-23页
        2.4.2 南非的“过程导向型”性别预算实践第23-24页
        2.4.3 印度的“跟踪导向型”性别预算实践第24-25页
        2.4.4 其它国家的“参与导向型”性别预算实践第25-27页
    2.5 各国实施性别预算的基本经验第27-28页
        2.5.1 以实践催熟理论第27页
        2.5.2 相对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第27页
        2.5.3 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第27-28页
    2.6 我国推行性别预算的现实必要性第28-29页
3. 我国的性别预算探索第29-39页
    3.1 我国推行性别预算的可行性第29-32页
        3.1.1 外国实施性别预算的启示第29-30页
        3.1.2 我国推行性别预算的可行性第30-32页
    3.2 我国性别预算探索的进展第32-33页
    3.3 我国性别预算的实践第33-35页
        3.3.1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性别预算项目试点第33-34页
        3.3.2 河南省焦作市的性别预算编制第34-35页
        3.3.3 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的参与式性别预算第35页
    3.4 对我国性别预算基本情况的评价第35-39页
        3.4.1 我国实施性别预算取得的成绩第35-36页
        3.4.2 制约我国性别预算的因素及解决措施第36-39页
4. 我国性别预算的实施框架第39-47页
    4.1 实施性别预算的基本原则第39-40页
        4.1.1 社会性别预算分析的两个指导原则第39页
        4.1.2 我国实施性别预算应遵守的原则第39-40页
    4.2 实施性别预算的基本保障第40-41页
        4.2.1 建立健全法律政策体系第40-41页
        4.2.2 搭建实施性别预算的合作平台第41页
    4.3 我国性别预算的实施程序第41-42页
        4.3.1 搜集真实可用的分性别统计数据第41页
        4.3.2 开展必要的性别预算知识培训和交流第41-42页
        4.3.3 对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第42页
        4.3.4 加强对性别预算的监督第42页
    4.4 我国实施性别预算的基本框架第42-47页
        4.4.1 建立健全性别预算法制体系第43-44页
        4.4.2 建立健全性别预算责任体系第44-45页
        4.4.3 建立健全性别预算执行体系第45-47页
5.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之基石:波斯纳的财富最大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