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7-2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二、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21页 |
三、研究经路 | 第21-23页 |
四、区域环境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6-2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一章 区域环境治理及其制度缘起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对传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反思 | 第28-31页 |
一、对点源的项目、企业环境治理的反思 | 第29-31页 |
二、对传统行政区域环境管理机制的反思 | 第31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制度优势 | 第31-35页 |
一、整体治理和针对治理的制度优势 | 第32-34页 |
二、生态自然区域内行政区域间环境合作的制度优势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区域环境治理概述 | 第35-44页 |
一、区域环境治理的内涵 | 第36页 |
二、区域环境治理的特点 | 第36-38页 |
三、区域环境治理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关系 | 第38-39页 |
四、区域的概念 | 第39-42页 |
五、区域环境治理的制度因缘 | 第42-44页 |
第二章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理论渊源和法律原则 | 第44-67页 |
第一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理论构建 | 第44-51页 |
一、生态整体主义理论 | 第44-46页 |
二、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 第46-49页 |
三、环境影响的累积效应理论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利益调整——区域环境治理的规范关怀 | 第51-62页 |
一、环境利益与区域环境利益 | 第51-53页 |
二、我国区域环境利益的法律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53-57页 |
三、区域环境利益衡量: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运行逻辑 | 第57-62页 |
第三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法律原则 | 第62-67页 |
一、区域整体治理原则 | 第62-63页 |
二、区域系统治理原则 | 第63页 |
三、区域综合治理原则 | 第63-64页 |
四、区域差异性治理原则 | 第64-65页 |
五、区域合作治理原则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区域环境治理理念对环境法发展的影响 | 第67-80页 |
第一节 区域环境治理理念促进环境立法创新 | 第67-71页 |
一、对环境立法主体的影响 | 第67-68页 |
二、区域环境治理对环境立法内容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三、区域环境治理对区域环境立法模式的影响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理念促进环境法制度变革 | 第71-79页 |
一、环境标准制度之变迁 | 第72-73页 |
二、环境规划制度变迁 | 第73-74页 |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变迁 | 第74-75页 |
四、污染治理主体制度变迁 | 第75-76页 |
五、环境排放控制制度变迁 | 第76-77页 |
六、排污收费制度变迁 | 第77页 |
七、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变迁 | 第77-78页 |
八、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变迁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区域环境治理的体制建构 | 第80-91页 |
第一节 传统环境管理的体制弊端 | 第80-84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体制创新 | 第84-90页 |
一、区域环境治理的体制践新 | 第84-87页 |
二、区域环境治理的体制构建 | 第87-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环境分区治理的法律机制 | 第91-115页 |
第一节 环境分区治理的意义与模式选择 | 第91-94页 |
二、环境分区治理的意义 | 第92-93页 |
三、环境分区治理的模式选择 | 第93-94页 |
第二节 环境分区治理的理论缘由 | 第94-97页 |
一、区域环境利益主体理论 | 第95-97页 |
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 第97页 |
第三节 环境分区治理的法律机制 | 第97-115页 |
一、环境分区治理目标识别机制 | 第98-101页 |
二、环境分区治理法律机制 | 第101-111页 |
三、区域环境利益协调法律机制 | 第111-115页 |
第六章 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的法律机制 | 第115-132页 |
第一节 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的理论缘起 | 第115-124页 |
一、结果导向型行政管理理论 | 第115-118页 |
二、结果导向型区域环境治理及其特征 | 第118-121页 |
三、结果导向型治理对环境法的制度影响 | 第121-124页 |
四、结果导向型区域环境治理的适用场景 | 第124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的法律机制构建 | 第124-132页 |
一、结果导向型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机制构建 | 第125-129页 |
二、结果导向型环境治理机制的法律实现 | 第129-132页 |
第七章 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的法律机制 | 第132-166页 |
第一节 区域环境合作概论 | 第132-138页 |
一、区域环境合作特点与问题 | 第132-133页 |
二、区域环境合作的种类 | 第133-135页 |
三、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的对象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区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的产生和运行的理论背景 | 第138-143页 |
一、区域间公地悲剧理论 | 第138-140页 |
二、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 第140-141页 |
三、复合行政理论 | 第141-142页 |
四、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 | 第142-143页 |
第三节 区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的构建 | 第143-166页 |
一、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的组织机制 | 第143-146页 |
二、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 第146-148页 |
三、区域环境研究和教育合作 | 第148-149页 |
四、区域环境法制合作机制 | 第149-161页 |
五、区域环境经济合作机制 | 第161-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5页 |
后记 | 第175-177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