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当代中国法官角色研究--以“中国法官十杰”为样本

论文创新点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1 绪论第19-34页
    1.1 历史背景第19-21页
    1.2 文献综述第21-27页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21-26页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1.3 理论框架第27-30页
    1.4 研究方法第30-32页
    1.5 术语界定第32-34页
2 法官及其“角色”第34-50页
    2.1 法官的“角色”第34-41页
        2.1.1 角色理论第34-39页
        2.1.2 法官的“角色”第39-41页
    2.2 当代中国法官的角色变迁第41-46页
        2.2.1 第一次法律革命及法官角色的初步定位第41-43页
        2.2.2 第二次法律革命与法官角色的逐步完善第43-46页
    2.3 中国法官角色的典型样本第46-50页
3 政策“剧本”中的法官角色第50-75页
    3.1 角色样本第50-53页
        3.1.1 回应政策第51-52页
        3.1.2 积极调解第52-53页
    3.2 政策“剧本”的期望第53-57页
        3.2.1 政治素质第53-55页
        3.2.2 调解能力第55-57页
    3.3 角色学习第57-62页
        3.3.1 隔离观众第58-61页
        3.3.2 再合作行为第61-62页
    3.4 角色实践第62-75页
        3.4.1 法官的政策回应第63-69页
        3.4.2 法官的调解行为第69-75页
4 司法“剧班”里的法官角色第75-104页
    4.1 角色样本第75-79页
        4.1.1 业绩突出第76-78页
        4.1.2 努力学习第78-79页
    4.2 司法“剧班”的期望第79-84页
        4.2.1 审判实效化第79-81页
        4.2.2 审判实绩化第81-83页
        4.2.3 审判专业化第83-84页
    4.3 角色学习第84-90页
        4.3.1 维持控制第85-88页
        4.3.2 戏剧实现第88-90页
    4.4 角色实践第90-104页
        4.4.1 对审判实效的控制第91-97页
        4.4.2 对审判实绩的追求第97-104页
5 社会“观众”前的法官角色第104-127页
    5.1 角色样本第104-108页
        5.1.1 亲民爱民第104-106页
        5.1.2 正直清廉第106-107页
        5.1.3 忘我奉献第107-108页
    5.2 社会“观众”的角色期望第108-112页
        5.2.1 司法为民第108-111页
        5.2.2 公正无私第111-112页
    5.3 角色学习第112-118页
        5.3.1 审判行为的理想化整饰第113-115页
        5.3.2 裁判结果的理想化整饰第115-118页
    5.4 角色实践第118-127页
        5.4.1 坚持司法的亲民路线第118-122页
        5.4.2 倡导司法的民主参与第122-127页
6 法官的角色关系第127-141页
    6.1 宏观范畴研究——社会关系研究第128-136页
        6.1.1 政治关系第128-130页
        6.1.2 经济关系第130-132页
        6.1.3 文化关系第132-134页
        6.1.4 组织关系第134-136页
    6.2 微观范畴研究——人际关系研究第136-141页
        6.2.1 角色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第137-138页
        6.2.2 角色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第138-141页
7 法官的角色建设第141-162页
    7.1 完善政策“剧本”的角色规范第141-144页
        7.1.1 针对个案:完善个案审判中政策与司法的关系第142-143页
        7.1.2 针对整体:改进政策推进中司法的回应方式第143-144页
    7.2 改进司法“剧班”的管理模式第144-148页
        7.2.1 外部改革:切断行政机关对法院的控制第145-146页
        7.2.2 内部改革:摒弃法院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第146-148页
    7.3 引导社会“观众”的良性互动第148-155页
        7.3.1 立足民众:规范民意的表达方式第149-152页
        7.3.2 立足法官:完善审判的监督程序第152-155页
    7.4 健全法官的角色人格第155-162页
        7.4.1 保持角色忠诚第155-158页
        7.4.2 培育角色伦理第158-162页
8 结语第162-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8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目录第180-181页
后记第181-183页
附件第183-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财政评论》(1939-1948)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研究--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