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羧酸的功能衍生物论文

己内酰胺酸团中各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己内酰胺简介第9页
    1.2 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工艺简介第9-12页
        1.2.1 苯加氢—环己烷氧化羟胺法第9-10页
        1.2.2 苯酚法第10页
        1.2.3 环己烷光亚硝化法第10-11页
        1.2.4 丁二烯法第11-12页
    1.3 SNIA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第12-13页
    1.4 SNIA甲苯法中己内酰胺酸团简介第13-14页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任务第14-17页
        1.5.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6页
        1.5.2 课题研究任务第16-17页
第2章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己内酰胺酸团中的CPL、CCA和SCCA含量第17-26页
    2.1 引言第17-20页
        2.1.1 分析背景及意义第17页
        2.1.2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第17-18页
        2.1.3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保留机理第18-19页
        2.1.4 影响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保留的因素第19-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0-21页
        2.2.2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第21-22页
    2.3 分析方法论证第22-25页
        2.3.1 己内酰胺酸团中有机成分CPL、CCA和SCCA的定性定量分析第22-24页
        2.3.2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与方法检出限第24页
        2.3.3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测定己内酰胺酸团中的正己烷含量第26-40页
    3.1 引言第26-30页
        3.1.1 分析背景及意义第26-27页
        3.1.2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发展概述第27-28页
        3.1.3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理论基础第28-29页
        3.1.4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理论依据第29-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材料第30-31页
        3.2.2 间接光度法分析条件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3.1 流动相浓度组成的选择第32-33页
        3.3.2 本底试剂的选择第33-34页
        3.3.3 波长梯度的影响第34-36页
    3.4 分析方法论证第36-38页
        3.4.1 线性关系论证第36-37页
        3.4.2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论证第37页
        3.4.3 气相色谱法论证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己内酰胺酸团中硫酸根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第40-48页
    4.1 引言第40-42页
        4.1.1 分析背景和意义第40页
        4.1.2 离子色谱法简介第40-41页
        4.1.3 离子色谱法优势第41-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2页
        4.2.2 硫酸根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第42-43页
        4.2.3 淋洗液的选择第43-44页
    4.3 分析方法论证第44-47页
        4.3.1 己内酰胺酸团中硫酸根离子的定性定量分析第44-46页
        4.3.2 线性范围考察和工作曲线的测定第46-47页
        4.3.3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第47页
        4.3.4 重复性及稳定性评价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结论第48-49页
    5.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K-C非织造布制备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1-磺酸基环己甲酸的提取精制及其合成环己甲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