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0-11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1-12页 |
2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第12-19页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 第12-13页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 第12页 |
2.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 第12-13页 |
2.2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 第13-15页 |
2.2.1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含义 | 第13-14页 |
2.2.2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4页 |
2.2.3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种类 | 第14页 |
2.2.4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特点 | 第14-15页 |
2.3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2.3.1 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2.3.2 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 | 第16-17页 |
2.4 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2.4.1 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 第17页 |
2.4.2 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性 | 第17-18页 |
2.4.3 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 第18-19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19-27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0-27页 |
3.2.1 房地产市场资金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 第20-21页 |
3.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加大 | 第21-22页 |
3.2.3 政府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 | 第22-23页 |
3.2.4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 第23-25页 |
3.2.5 外部环境的不完善 | 第25-27页 |
4 国外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 第27-33页 |
4.1 国外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27-30页 |
4.1.1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 第27页 |
4.1.2 多年发展培育了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27-28页 |
4.1.3 广泛采用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 | 第28-29页 |
4.1.4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 第29页 |
4.1.5 采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转移风险 | 第29-30页 |
4.2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 | 第30-33页 |
4.2.1 乐观估计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轻视贷前审核环节 | 第31页 |
4.2.2 过度推进金融创新导致风险失控 | 第31页 |
4.2.3 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失范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 第31-32页 |
4.2.4 过度宽松的监管环境不能有效规避风险 | 第32-33页 |
5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3-39页 |
5.1 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33页 |
5.2 提高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认识 | 第33页 |
5.3 有效实现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全环节控制 | 第33-34页 |
5.4 加快金融创新分散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 第34-36页 |
5.5 完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36-39页 |
5.5.1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 第36页 |
5.5.2 努力发展房地产金融拓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 | 第36-37页 |
5.5.3 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 第37-38页 |
5.5.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