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贵重金属矿开采论文

深部厚大破碎矿体强化开采理论与实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3页
1 绪论第13-19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工程岩体质量研究第13-14页
        1.2.2 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第14-15页
        1.2.3 采场顶板稳定性预测研究第15页
        1.2.4 爆破成井技术研究第15-16页
        1.2.5 采场轮廓控制技术研究第16页
    1.3 新城金矿开采概况第16-17页
    1.4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基于模糊数学的深部岩体工程质量距离判别分级第19-42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岩体质量评价指标和模型第19-24页
        2.2.1 模糊评价模型的步骤第19-21页
        2.2.2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模型第21-22页
        2.2.3 岩体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判集合的建立第22页
        2.2.4 基于距离判别函数的隶属度确定第22-24页
        2.2.5 评判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4页
    2.3 新城金矿深部采场各工程评价指标的确定第24-28页
        2.3.1 岩石物理力学基础试验研究第24-25页
        2.3.2 V第25-28页
        2.3.3 矿区地应力分布第28页
    2.4 深部采场岩体质量评价第28-34页
        2.4.1 新城金矿原始评价数据处理第28-29页
        2.4.2 隶属度、权重与分级结论第29-31页
        2.4.3 新城金矿不同质量等级矿岩力学参数选取第31-34页
    2.5 深部采场稳定性分析第34-40页
        2.5.1 数值计算的总体思路第34页
        2.5.2 采场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4-38页
        2.5.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深部大跨度采场顶板支护技术及稳定性时序预测第42-73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端部锚固预应力锚杆特性第42-52页
        3.2.1 锚杆锚杆杆体的力学分析第42-44页
        3.2.2 锚杆托盘的力学分析第44-45页
        3.2.3 树脂锚固剂受力分析第45-46页
        3.2.4 锚固岩体的受力分析第46-47页
        3.2.5 锚固范围方程第47-49页
        3.2.6 深部预支护采场锚固特征第49-52页
    3.3 端部锚固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第52-56页
        3.3.1 监测的内容及方法第52-54页
        3.3.2 顶板岩移监测分析第54-56页
    3.4 预支护采场顶板稳定性时间序列预测第56-71页
        3.4.1 平稳时期的序列分析第56-57页
        3.4.2 非平稳时期的序列分析第57-58页
        3.4.3 采场顶板时间序列趋势项提取第58-59页
        3.4.4 时间序列残差项检验第59-60页
        3.4.5 时间序列的残差项建模第60-68页
        3.4.6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第68-69页
        3.4.7 顶板稳定性时序预测第69-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4 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研究第73-93页
    4.1 前言第73页
    4.2 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模式第73-75页
    4.3 直孔掏槽爆破一次成井技术理论第75-85页
        4.3.1 直孔掏槽爆破破岩理论第75-78页
        4.3.2 直孔掏槽一次爆破成井参数设计第78-85页
    4.4 直孔掏槽爆破一次成井技术数值模拟第85-90页
        4.4.1 数值模拟参数选取第85-87页
        4.4.2 直孔掏槽破岩过程数值分析第87-90页
    4.5 直孔掏槽爆破一次成井技术现场应用第90-92页
        4.5.1 试验地点工程地质条件第90页
        4.5.2 一次成井方案第90-92页
        5.5.3 成井效果第92页
    4.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5 全分段预裂挤压一次爆破开采技术研究第93-126页
    5.1 前言第93页
    5.2 全分段一次爆破落矿技术方案与关键技术第93-99页
        5.2.1 采场爆破落矿方案选择第93-94页
        5.2.2 全分段一次爆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第94-99页
    5.3 采场的控制爆破技术第99-119页
        5.3.1 控制爆破的原理及其参数的理论计算第99-104页
        5.3.2 空顶区的光面爆破技术第104-106页
        5.3.3 采场轮廓预裂爆破技术第106-112页
        5.3.4 全分段采场一次爆破设计第112-119页
    5.4 全分段采场一次爆破工业试验第119-124页
        5.4.1 试验采场划分与采场构成要素第119页
        5.4.2 采准工程第119-120页
        5.4.3 回采工艺第120-124页
    5.5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6 深部大规模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灾害控制研究第126-142页
    6.1 前言第126页
    6.2 爆破振动信号的HHT能量分析第126-131页
        6.2.1 爆破振动能量分布规律第126-130页
        6.2.2 爆破振动折合能量的HHT分析第130-131页
    6.3 爆破振动危害的小波包能量分析第131-138页
        6.3.1 爆破振动信号能量的小波包分析第131-134页
        6.3.2 爆破参数对振动信号频带能量的影响第134-138页
    6.4 时-能密度法识别盲炮技术第138-141页
        6.4.1 时-能密度法第138-139页
        6.4.2 爆破振动测试第139-140页
        6.4.3 时-能密度分析第140-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7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E12铝合金在加工过程中的微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及其疲劳问题的相关基础研究
下一篇:银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