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操作码行为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研究概述第14-22页
    2.1 恶意代码预处理第14-18页
        2.1.1 查壳和脱壳第14-15页
        2.1.2 分析反汇编文本第15-18页
    2.2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第18-21页
        2.2.1 基于签名的检测第18页
        2.2.2 特征码检验第18-19页
        2.2.3 启发式法检验第19页
        2.2.4 完整性检验第19-20页
        2.2.5 权限控制法第20页
        2.2.6 行为法第20页
        2.2.7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检测方法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第22-37页
    3.1 引言第22页
    3.2 操作码特征提取第22-24页
        3.2.1 n-gram 算法提取特征第22-23页
        3.2.2 特征选择方法第23-24页
    3.3 面向恶意代码检测的深度置信网络第24-36页
        3.3.1 RBM 预训练第26-29页
        3.3.2 DBN 无监督反馈调节过程第29-31页
        3.3.3 BP 反馈调节过程第31-32页
        3.3.4 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第32-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第37-64页
    4.1 引言第37-38页
        4.1.1 恶意代码检测模型系统第37-38页
        4.1.2 恶意代码检测实验数据第38页
    4.2 恶意代码特征选取第38-41页
        4.2.1 基于信息增益的恶意代码特征选取第39-40页
        4.2.2 基于文档频率的恶意代码特征选取第40-41页
    4.3 深度模型结构第41-45页
        4.3.1 1-gram 时模型结构第41-43页
        4.3.2 2-gram 时模型结构第43-44页
        4.3.3 3-gram 时模型结构第44页
        4.3.4 4-gram 时模型结构第44-45页
    4.4 分类结果对比第45-63页
        4.4.1 1-gram 时分类结果第46-50页
        4.4.2 2-gram 时分类结果第50-54页
        4.4.3 3-gram 时分类结果第54-57页
        4.4.4 4-gram 时分类结果第57-61页
        4.4.5 实验结果总结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PK的云安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Hadoop的文本分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