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二、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5页 |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网络涉警舆情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公共管理语境下的网络涉警舆情 | 第17-19页 |
一、 新媒体和舆情 | 第17-18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网络涉警舆情的作用和特点 | 第19-21页 |
一、 网络涉警舆情的作用 | 第19-20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我国网络涉警舆情的现状 | 第21-24页 |
一、 近年来我国网络涉警舆情的热点 | 第21-22页 |
二、 我国网络涉警舆情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涉警舆情的演化机理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网络涉警舆情的演化周期 | 第24-26页 |
一、 网络涉警舆情生成演变机理概述 | 第24-25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演化周期的各阶段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网络涉警舆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一、 首因效应 | 第26-27页 |
二、 蝴蝶效应 | 第27页 |
三、 羊群效应 | 第27页 |
四、 雪球效应 | 第27页 |
五、 定势效应 | 第27-28页 |
六、 晕轮效应 | 第28页 |
七、 动员效应 | 第28页 |
第三节 网络涉警舆情生成与传播的要素和途径 | 第28-31页 |
一、 网络涉警舆情生成与传播的要素 | 第29-30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途径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涉警舆情的产生原因与存在问题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基于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模式对网络涉警舆情典型事件分析 | 第31-37页 |
一、 网络涉警舆情的总体情况 | 第31-33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的典型分析 | 第33-37页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涉警舆情的产生原因 | 第37-38页 |
一、 主观原因 | 第37-38页 |
二、 客观原因 | 第38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 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敏感性不强 | 第39页 |
二、 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态度不积极 | 第39页 |
三、 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四、 网络涉警舆情的应对方法不到位 | 第40-41页 |
五、 缺乏处置舆情危机的经验和技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涉警舆情的导控对策 | 第42-52页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涉警舆情导控的意义和原则 | 第42-44页 |
一、 网络涉警舆情导控的意义 | 第42-43页 |
二、 网络涉警舆情导控的原则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国(境)外警方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 第44-46页 |
一、 美国警方的经验和做法 | 第44-45页 |
二、 英国警方的经验和做法 | 第45页 |
三、 新加坡警方的经验和做法 | 第45-46页 |
四、 港台地区警方的经验和做法 | 第46页 |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对网络涉警舆情导控的对策 | 第46-49页 |
一、 将舆情意识纳入执法源头 | 第46-47页 |
二、 加强网络涉警舆情研判能力 | 第47页 |
三、 完善网络涉警舆情预警机制 | 第47-48页 |
四、 健全网络涉警舆情处置机制 | 第48页 |
五、 注重网络涉警舆情警媒沟通 | 第48页 |
六、 抢占舆情新媒体舆论高地 | 第48-49页 |
七、 争夺涉警舆情意见领袖 | 第49页 |
八、 讲求网络舆情引导战术协同 | 第49页 |
第四节 网络涉警舆情导控的长效机制探究 | 第49-52页 |
一、 探索建立网络涉警舆情分级管理机制 | 第50页 |
二、 探索建立网络涉警舆情源头控制机制 | 第50-51页 |
三、 探索建立网络涉警舆情快速反应机制 | 第51页 |
四、 探索建立网络涉警舆情良性引导机制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